A07

旧屋“变身” 幸福“延伸” —我市以民为本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2023年07月31日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通 讯 员 刘远胜 李烨顺

编者按 住建领域的大小事情关乎百姓的生产生活,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来,全市住建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上级部署和要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项目为第一支撑,以惠民为工作标尺,勇担当,重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可喜成绩,留下了一串串铿锵坚实的足迹。即日起,本报推出“绘城乡新画卷 筑幸福宜居城”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暖心工程。近年来,市住建部门聚焦需求,精准投入,盘活资源,长效治理,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刷新居民小区“颜值”、提升中心城市品质,为广大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听民意 画出最大“同心圆”

今年3月的一天,一场座谈会在金湖输油泵厂小区举行,社区干部现场向居民征集老旧小区改造意见。“能不能增加些停车位?”“小区健身器材太少了,能不能换些新的?”业主们提出的合理建议,被一一采纳。金湖县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在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后,还将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了,再发放工程尾款。”

老旧小区改造改什么、怎么改?群众最有发言权。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一事一议”,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各个事项,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通过召开业主座谈会、听证会、网上咨询会等方式,深入群众中征集意见,了解群众意愿,在群众的支持下开展工作。从补助资金中提取一部分专门用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设计,通过设计引领、群众参与、专家评审,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方案设计,引导县区推动项目建设,补齐短板。在图纸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环节,引入行业监管、群众监督、街道参与、媒体评议等,促进整治质量全面提升,让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聚民力 提高居民参与度

“能不能把我也带上?我家也想要太阳能热水器和晾衣架。”不久前,淮安“12345”政府热线接到一通电话,拨打者是黄河花园12-16地块的居民张先生。原来,在改造时,政府部门专门提供补贴资金,对业主拥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以旧换新,并统一安装晾衣架,按规定每户业主只需自掏500元。因是自愿参与,张先生当时没有选择出资,可当看到其他业主换上崭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晾衣架后,他后悔了,这才有了上述一幕。得知居民有需要,施工方专门派人进行补充安装,对此,张先生十分感激地说:“这两样加起来市场上起码2000多块钱,当时没参与亏大了,还好工程人员热心,不算晚。”

老旧小区改造如何推进?民众参与是关键。市住建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小区居民全面参与、全程跟进、全力支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和改造成效,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努力让小区改造过程成为调动民力、凝聚民心的过程。针对小区居民关注的问题,由居民共同探讨、共同协商,发动居民参与小区管理,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平台,力争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把工作做到居民心里头。

解民忧 提升群众获得感

“现在住这里,很舒心!”看着粉刷一新的楼房,黄元小区居民陈先生满心欢喜。黄元小区建于2004年,是经开区的一个老旧小区,由于年久失修,公共停车位少、公共通道狭窄、健身器材破旧等问题突出,居民为此烦恼不已。去年,这里被纳入改造范围。市住建局安排设计师精心设计,整合小区闲置资源,改扩建广场4个,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活动需求。此外,每个单元楼道均新增无障碍扶手和无障碍座椅,方便老年人下楼扶靠和休息。为提升小区环境,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景观重塑,铺设彩色透水混凝土,补植花木,打造人车分流的安全步道,实现小区内多组团串联。值得一提的是,小区建成800平方米左右的党建阵地,努力营造社区内“文化有阵地、娱乐有设施、健身有场所、活动有保障”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思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改造的同时融入地方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元素,塑造江淮建筑风格,充实历史记忆。同时,对小区周边进行延伸改造,通过对小区的“量体裁衣”,抓住“犄角旮旯”等生活死角,创新改造项目风貌设计,在打造出具有标志性地标新场景的同时,让“小角落”成为居民眼中的风景,成为小区独有的特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