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江苏省王素芳第二届体育名师工作室启动。工作室围绕“融合一体,适切悦动”培训主题,秉持“以行导研,共享资源;领雁赋能、辐射越己”理念,建设具有“领雁”特质的体育名师团队,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体育特色形成,实现融合视域下小学体育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建构。
名师引领 “一拍五合”助力素养发展
在省、市、区教育培训中心的推动下,工作室探寻多角度、多层次、多专题的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并与领导机构、科研部门、地方学校、专家名师开展五方联动,形成“一拍五合”共同体的教育研训工作机制与培训保障合力,探索江苏省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
开展研究。聘请国家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于素梅博士和潘绍伟教授,帮助工作室主持人王素芳和学员凝练教学主张及教学风格;邀请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彭纲、南京体育学院张蕴琨教授、江南大学伍红林教授、淮阴师范学院蔺新茂教授,指导学员开展项目、课题等研究;邀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砚及黄艳梅、王渺一、季庆宪、倪晨瑾等6位特级教师,指导、点评工作室学员上的30节实践课;邀请山东省特级教师吕兵文、安徽省特级教师张纪胜进行体育测评一体化培训和融合一体化的微课制作讲座。工作室还组织学员现场上课12节、线上看课380节、评课210节、说课52节。
组织学习。组织学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技能,达到再学习、再培训的目的。培训期间,王素芳指导学员每人撰写3篇论文,聘请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张俊平教授对学员进行深度指导,聘请于斌、庞燕等10位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对学员进行教案指导。工作室学员撰写论文31篇,上课11节,并集体参加省“蓝天杯”教学设计评比,29人次获一二等奖。在2021年省体育优课大赛和基本功大赛中,9位学员获一二等奖,王素芳2次被特聘为大会评审组组长,并代表评委发言。
实现成长。以导师个人的专业魅力,引领学员进行调查、分析、实践、探索,逐步实现专业成长。培训期间,王素芳指导与组织学员每人撰写1篇教育教学案例,评比后择优报送参加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专集征集活动,并聘请《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一线话题”栏目主持人曹卫民来淮进行深度指导,6位教师的论文在杂志上发表,6位学员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评析被《做一名睿智的体育教师》一书收录。王素芳带领工作室学员参与编写《中小学课外体育锻炼》一书,目前该书已经出版。组织学员线上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丰富学员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
创新培育 多方联动促进业务成长
2020年8月,王素芳通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在网上遴选出30位有自我发展需求且有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10月建立“2020年江苏省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QQ群和微信群,建立一套符合工作室特点的制度,制定8期线上线下集中培训方案等,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行。
院校协作,强化培训保障。淮安市教师发展学院全程支持与指导工作室的工作,保障经费的合理使用;与省教研室联系,与淮阴师范学院、江南大学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市、区教育发展中心、教学研究室及各学校合作,保障学员培训期间的食宿等问题;与市体校及区业余体校联合,为学员提供专业的体育训练教练、场馆及器材等。
深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工作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学员听市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潘飞昊等48位一线专家学者的讲座;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培训、云端沙龙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习,提升工作室成员理论修养。
科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工作室聘请省内10位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和5位大学教授担当学员的跟踪指导教师。聘请彭纲、伍红林、张蕴昆、蔺新茂等省内15位专家教授和浙江的余立峰、祝芳,上海的瞿伟华等8位省外专家,为学员进行专项指导。曹卫民老师引导学员把项目、课题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王素芳以《“融合体育”视域下的体育家庭作业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工作室的研究课题,购买“智体1号”软件,邀请南京智体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林风为学员介绍“智体1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南通市实验小学老师陆佳介绍了学校使用该软件的情况,并分享实践经验。工作室将30位学员分成两组——家庭作业研究组和校外锻炼调查组,开展家庭作业实验研究。实验一年后,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发挥课题研究的效能。
网络交流,搭建成长平台。组织学员听体育界6位大咖教授的讲座、参加网络云端论坛等,并撰写听课反思和学习体会。线上线下的交流、研讨,为学员搭建了互动成长的平台。
整合资源,推广教学成果。以《小学体育一体化的实践探索》为工作室的培训主题,分享王素芳两次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经验,开展“融合一体”的体育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等系列活动,促进优秀教学成果辐射更广范围。
互助帮扶,促进区域发展。组织学员网上送教到山西省、安徽省及省内兄弟学校,开设示范课与讲座等,学员们借助网上平台开展合作共研,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主动发展 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
凝练教学思想。从教育的基本理念、体育学科的独特性、体育课堂教学、学生教师的发展4个方面,凝练教育教学思想。一是教育即生长——体育助力教育生长具有独特性价值。二是学生站在课程中央——体育教学动态设计与实施的主体立场。三是“育体—育心”融合——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锻造的基本路径。四是体育教师站成教育者挺拔姿态——既要掌握体育技能,又能开创智慧育人实践。
开展问题研究。全体学员介入中国教育科学院课程“一体化”重大课题,深度剖析“融合”与“一体化”,将工作室培训主题完善为《完整体育:小学体育一体化育人实践》,由体育课程的一体化研究拓展为小学体育的全方位育人。围绕体育教学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王素芳带领4位工作室学员以《体育课如何让学生学会》为话题,举办“草根论坛”,全国892位一线体育老师参与活动,453人网上发帖2689条参与研讨。
创新培训机制。一是建设具有“领雁”特质的工作室团队。以体验式、实践式的跟“班”学习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内驱力,将主持人“领飞”与优秀学员轮流“领飞”相结合,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发展。二是建设“聚沙成塔”的持续发展路径。学员自主梳理自己的教育成果,进一步提炼教育思想,生成教育主张,形成教学风格,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三是在全国“体教之家”云平台建设“江苏省王素芳体育名师工作室”云空间,面向全国发布项目研究成果。四是利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栏目,研讨和发表工作室“一体化育人”课题研究成果。四是利用全国102位名师主持人组建的一体化研究网络共同体——全国“名师工作室(一体化)”微信网络研究平台,撰写和指导83篇一体化教案,促进一体化育人实践成果的示范辐射。
省王素芳体育名师工作室始终坚持“融和一体,适切悦动”培训主题,逐渐形成“健康阳光、激情飞扬”的教学风格,变体育课堂为学生“身心生长的学堂”,以体育强健学生“体魄”、坚强学生“魂魄”,让学生站在课程中央,实现融合的“育体—育心”一体化体育育人目标。
■供稿 纪先浦 陈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