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 刚
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后街背巷环境面貌改善和提升,去年以来,淮安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从办好民生实事、扮靓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活力、打造管理品牌四个方面入手,推进全区20条后街背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让城市环境更宜居、市民生活更方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突出“实”字惠民生。该局聚焦停车管理、后街背巷摊点疏导、环卫设施升级等工作,坚持在“小窗口”做实“大服务”,努力将“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深化街巷停车融合管理,通过释放临街单位(小区)空间,新增并施划停车泊位700余个,切实做好停车民生服务;疏导小康城、福州路及大学城片区后街背巷摊点入室经营、入“市”经营170余个,维护更新“城市家具”(如垃圾桶、路灯等)153处。
突出“动”字见成效。以目标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市容环卫责任落实、校园周边环境提升、不文明养犬等专项执法进后街入背巷行动,清理流动摊点500余个,规范整治“小饭桌”100余家,捕捉流浪犬30余只,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突出“美”字激活力。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治理、品质提升,安全监管精准有力,拆除小康城及徐杨片区后街背巷广告牌匾90余处、1000余平方米,着力构建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城市天际线;深化环卫保洁,加大后街背巷的保洁力度,美化城市环境,组织环卫工人对背街后巷开展深度保洁,清理绿化带卫生死角、枯枝落叶,安排水车冲洗地面;严控违法建设发生,不定时不定点巡查各后街背巷,发现违法建设及时上报处置,切实以“小切口”做好颜值提升大文章,绽放城市创新发展新活力。
突出“细”字创品牌。针对机动车占道经营行为,联合职能部门开展机动车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明确问题责任划分、整治流程和长效管理机制;以“市容环卫责任制度”为抓手,全面开展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落实行动,保证市容环卫责任书知晓率、签订率、悬挂率均达100%,商户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履责率95%以上,做到“共建、共管、共治”;持续开展共享单车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开放后台权限,执法人员可随时登录车企后台账号,监控共享单车停放情况,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淮安经开区管理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