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陈金鑫
通 讯 员 刘国昌 陈丹燕 孙铁成 王晓晴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打开淮安2024年的发展画卷,交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综合运输降本增效、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数字交通蓬勃发展……这一年,淮安交通运输系统抢抓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重大机遇,全力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公铁水空”等交通资源融合发展,为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交通力量。
刷新项目进度条
跑出建设加速度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前提。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稳步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形成了“规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了交通基础设施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方面的支撑作用。全年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考核中获评A档。
一项项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建成洪泽湖旅游公路、344国道溜子河大桥、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磨涧河专支航道、工业园区专支航道、上河作业区、中天钢铁码头、巨石玻纤码头等一批项目,主体建成黄码港;开工建设264省道涟水南段、金湖站及洪泽站综合客运枢纽;宁淮铁路、长深高速扩建、331省道、264省道淮安区段、金宝航道整治、淮安港三期、危化品码头、机场三期等在建工程均超序时进度。
一批批重点项目取得新进展:新淮铁路、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新长铁路扩能改造、盐蚌高速、宁淮二通道高速金湖段、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京杭运河淮安四线船闸、盐河航道杨庄和朱码船闸扩容改造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同时,将交通品质工程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331省道金湖东段改扩建工程、黄码作业区码头工程、洪泽区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获评江苏省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发展成色亮起来
物流成本降下去
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交通物流是关键领域,优化运输结构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牵头成立工作组,细化落实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营商环境26条举措。
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实现物流降本增效,让“畅通、高效”成为淮安又一张瞩目的交通新名片。淮安港与上港国际集装箱公司建立一体化运营机制,已有14家全球领先的船公司在淮设立还箱点;淮安港成为马士基航运在全国内河首个开通CCA业务的港口,淮安港成功纳入全球航运体系。开行淮安—乌鲁木齐内贸点对点快速班列,新辟盐城—淮安—周口海河联运“散改集”航线,试运行商丘—淮安—上海—海口江海河冷链运输线路;淮安至上海、宁波海铁联运班列成功争取从沪苏通大桥过江,节省一半运输时间。
2024年,我市完成集装箱57.2万标箱、同比增长11.6%,继续保持全省内河第一,其中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外贸箱量均首次超1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0%、83%。在创成2条首批省级多式联运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新入选2条线路。
同时,深化“物流服务进企业”活动,上门对接重点企业220余家、新增客户40余家,淮安港与500余家大型内外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天钢铁、巨石集团、实联化工等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约3亿元。
拉满百姓幸福感
提升出行体验感
2024年,我市聚力提高出行品质,进一步擦亮为民服务底色,扩大高品质、多样化的运输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出行更舒心、更放心。
我市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全市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8条,新开通毗邻公交7条,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持续巩固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成果,开展“绿色出行 公交优先”主题宣传月活动;推进网约车合规化,网约车“双合规”订单率达97%,位列全省第一。
同时,扩大高铁、航空等优质运输服务供给,全市铁路、航空客运量分别达1749万人次、18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4%、14.6%。支持开通至火车站、机场、客运站的定制线路,发展联程运输服务,全年新增定制客运线路16条。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2024年,我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全域5A。2024年5月8日,随着淮阴区获得省农村物流达标县称号,我市实现农村物流全域达标,“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此外,新改建农村公路323.8公里、桥梁17座、安防工程298.5公里;建成农村公路驿站5个,打造“农村公路驿站+”典型案例2个;洪泽湖旅游公路洪泽段入选2024年江苏十条农路自驾游线路。
做好创新大文章
锚定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以“数字交通”战略为引领,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建成344国道金湖东段“科技兴安”样板路和344国道银涂智慧服务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普通国省道服务设施充电设施全覆盖;建成并试运行淮河、盐河航道感知设施和市、县两级航网运行监测中心,淮安港三期、黄码港、中天钢铁码头3个项目入选省智慧港口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建设光伏发电设备,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岸电用量首次突破1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推动交通运输设备更新,新能源公交更新、老旧船舶报废拆解、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等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此外,新培育网络货运企业12家,黄码港数智科技、船帮帮物流2家企业入选全省网络平台水路货物运输试点企业;加快融入低空经济,完成淮安G类空域划设工作;航标遥测遥控应用获第二届物联网案例大赛二等奖,船闸智能化系统获上港杯智能交通应用大赛优秀奖,船舶防撞预警装置入选全省交通运输优秀科技创新成果。
治理能力再提升
营商环境再优化
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激发行业发展活力。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政务服务效能和整体治理水平。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在监管中创新采用“结对帮扶”“安全码”“一述三评”以及信用赋能等工作方法,有效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完成35条市级挂牌路段整治并形成典型案例。
实施3项“一件事”自主改革,入选全省涉路施工“一件事”试点;制定涉企事项清单,新增5个交通政务服务便民点,完成信用承诺制、告知承诺制试点;《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办法》《淮安市有轨电车管理办法》先后出台,成为我市“小快灵”“小切口”规章立法的典范。
精准信用监管等经验做法入选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信易流”场景入选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事项优秀案例,“围绕发展枢纽经济做强交通支撑”入选全市改革案例,1份许可和1份处罚案卷获评全省交通运输优秀行政许可和优秀处罚案卷。
开展两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10项交办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加强“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建成设施智能化改造示范点2个,污染物转运和处置率均在省定目标以上。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5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用好用足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重大机遇,做强南联北接、东融西拓的节点功能,全力打造东部地区陆海联动大通道,努力将综合交通优势转变为枢纽经济发展胜势,为淮安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