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 尚 蔡雨萌
本报讯 12月6日至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召开学习会并开展现场研学,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市委书记史志军主持会议。省列席旁听工作组组长、省委省级机关工委副书记徐前兵到会指导。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结合起来,聚焦生态农业这个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放大农业优势、集成生态优势,打开“三农”发展新天地,不断激发高质量跨越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
会议指出,发展生态农业利在全局,要深化思想认识、培塑更强自觉。要增强定力信心,坚定不移、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加速释放绿色生态价值和农业资源潜力,使之成为淮安跨越赶超的重要优势,为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义”助力添彩。发展生态农业重在功效,要把握内在规律、探索更优路径。要坚持系统化推进,把“系统性”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始终,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协调,环境质量提升、环境容量扩大相互促进,生态价值实现、资源要素配置相互统一,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相互贯通,不断提升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产业化支撑,着眼建设农业强市,以生态农业为牵引和依托,加快农业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链条升级,培育更多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协调推进现代都市田园“一地三用”,拓宽绿色农业要素价值市场化实现渠道,加快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生产要素,为建强先进制造业支撑拓展新空间,真正使生态优势和农业优势成为产业优势。要坚持特色化发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可增效、可感知可评价的原则,因地制宜走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形成更多新鲜经验和务实成果。发展生态农业成在落实,要突出党的领导、凝聚更多合力。要建好组织推进体系,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既要牵好头、也要带好头,及时会办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县区主体责任、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督促责任、相关部门协同责任落到实处;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社区)书记队伍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要下好政策保障功夫,深入研究中央和省级各类强农惠农支农政策重大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户淮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大涉农政策、资金的整合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格局。要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