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干鱼巷

藏在古镇里的独家记忆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刘志钧

徐天魁

通 讯 员 徐爱民 张景国

孙银凤

“湖滨百里网悬渔,南去江程一夜余。五月冰船才泊岸,干鱼巷口卖鲥鱼。”清代道光年间,淮安贡生黄斗南这样描述干鱼巷买卖鲜活鲥鱼的景象。干鱼巷位于淮安区河下古镇,是一条地地道道的老街,东自花巷,西至罗家桥。沿着竹巷街的石板街一直往西走,便可看到巷口有一处青砖砌筑的牌坊,上书“乾鱼巷口”四个大字。

关于干鱼巷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传说。据说,古时候,巷子里有个以卖鱼为生的人,生活艰难。一次,一位白胡子老者托他送一封信到河下西圩的寺庙里。临走时,寺里的老和尚问他卖鱼的钱够不够生活。他没说话,老和尚便给了他一捧黄竹叶。出了庙门,他却发现这是一捧金叶子,而自己的担子也落满了厚厚的灰尘,鱼都变成干鱼片了。回家后他才得知,到寺庙里送信的这段时间,世上已经过去了三年。从此,这条巷子被人们叫做“干鱼巷”。也有人说,干鱼巷的得名和河下的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从前,鱼鲜不易保存,当地人把鱼制成干鱼保存,干鱼要用盐腌制。所以,作为盐业贸易中心的河下渐渐形成了食用鱼腌制、加工、生产一体化的干鱼巷。

不管传说如何,干鱼巷都和鱼密切相关。淮安境内水域广阔,渔业资源丰富,鱼市为淮安古城传统商业市场。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盛况空前。明代前期在淮安府城迎远门(南门)双寨街口形成鱼市,卖鱼者大多集中于此,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鱼市街;清代前期又扩展为鱼市口坊,分为一大一小两个鱼市,热闹非凡。从黄斗南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干鱼巷旧时是一处繁华热闹的鱼鲜交易集市。干鱼巷所在的河下,聚集了大量盐商巨贾,他们是庞大的名贵鱼鲜消费群体。但淮安并不出产鲥鱼,要用冰块保鲜,再以“快递”的方式从扬州、镇江一带通过船只运送过来,清晨就能在干鱼巷口售卖。另外,淮安府城亦多有渔业经营者,“结庐多苇箔,入市半渔翁”,足见淮安鱼商之众。

干鱼巷口有太史第,为清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著名学者程晋芳故居。程晋芳取字“鱼门”,就是因其居于干鱼巷口。现在的勉行堂,是程晋芳在淮安河下生活时的厅堂,他的诗文集就被称为《勉行堂诗文集》。程晋芳故居对面巷口就是著名的宴乐楼,淮扬菜中的“全鳝席”就诞生于此。大街小巷是城市的血管经络,承载着市井的烟火气息,它们不是简单的建筑和空间,而是一个充满了人文情感和历史沉淀的生活场所。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的干鱼巷已不见当初的热闹喧嚣,但轮廓还在、名字尚存,住在巷子里的老人时不时还会念叨起往事。

2024-12-06 藏在古镇里的独家记忆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2369.html 1 3 干鱼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