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我要把音乐的美传播开来”

——记市青少年宫小提琴教师卢花齐

■融媒体记者 何 弦

21年前,26岁的卢花齐带着一把小提琴,不远千里来到淮安。彼时,谁都不知道,这位才华横溢的北方姑娘,将在淮安这片土地上奏出怎样的美妙乐章。

出身世家 苦练琴艺

卢花齐来自西安,外祖父王沂甫是我国著名扬琴教育家。千年古都的璀璨文化和音乐世家出身,赋予了她炽热的艺术情怀。

6岁习琴,10岁获得西安市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1岁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看似顺利的成长之路背后,是只有卢花齐自己知道的辛苦付出。“一开始,老师不大看好我,觉得我的先天条件并不适合练小提琴。”能进小提琴班,靠的是卢花齐不错的乐感和小小年纪就显露出的韧劲儿。

学琴机会来之不易,卢花齐十分珍惜,每天拼了命地练。可有段时间,无论她怎么努力,老师总是不满意。满腔热情被浇灭,找不到方向的卢花齐甚至因此停学了半年。“不能半途而废。”她开始琢磨自己的问题所在,“会不会是因为光练不走心、不用脑?”回到小提琴班,卢花齐仿佛一下子开了窍,找到了路子。

后来,卢花齐拜入一位中央音乐学院老师门下,每周赶往北京学琴。“周六晚坐上绿皮火车,从西安一路‘哐当’到北京。天亮了在北京火车站简单洗漱一下就去上课。就这样跑了2年。”

赴法求学 接轨国际

“每个学琴的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像我的老师一样的老师。”一路走来,卢花齐在学习琴技之余,也从老师们身上习得对音乐更深的理解,并逐渐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卢花齐15岁那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教授来校讲学。在课堂表演交流中,卢花齐作为第一小提琴手的四重奏组幸运地被教授选中,获得赴法留学资格。

尽管存在语言上的困难,15岁的卢花齐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出国求学之路。在法国,卢花齐亲身体会到当地音乐教育的氛围,深受触动。“巴黎的音乐学院很多,音乐教育在当地很普遍,很多人都能拉会唱。”一个念头在卢花齐的心里萌芽,“要是能把这样的教育带回祖国,该多好。”

法国老师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卢花齐的想法。法国老师认为,“中国有很多琴童,但师资等却相对匮乏。”

“我应该做些什么?”在法国期间,卢花齐在主修“室内乐”之外,又辅修了“小提琴教学”,“希望回国后,不仅能为听众演奏美妙的音乐,也能把更先进的小提琴技术和教学理念带回去。”

扎根淮安 桃李成蹊

2003年,卢花齐从西安音乐学院小提琴演奏专业毕业,许多城市的交响乐团向她抛出“橄榄枝”。谁知,一次校招却为卢花齐与淮安牵了线。最终,卢花齐作为引进人才,成为淮安市青少年宫的专职小提琴老师。

“那时西安到淮安还没通火车。第一次来考察,其实我打了退堂鼓。”卢花齐回忆,当时,淮安的专业小提琴教育几乎是空白,市青少年宫的教学条件比较简陋,这使她陷入两难:一方面,对在这里开展工作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对淮安的热情真诚盛情难以推却。

抉择时刻,法国老师的来信给了卢花齐莫大鼓励。“人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这不是一直以来你想去做的事吗?你还年轻,可以去尝试自己喜欢做的事。”

5个班,每个班10人以上,初来淮安,卢花齐就被委以重任。虽然每天很累,但她却感到充实的快乐和学以致用的满足。“我是带着使命来的,一定要为淮安培养出好苗子,也要把音乐的美传播开来。”坚守着这份信念,卢花齐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来淮执教3年后,卢花齐的一名学生顺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专业,成为“苏北第一人”。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二十多年过去,卢花齐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小提琴专业人才。如今在淮安,小提琴已成为遍地开花的艺术教育。

“卢老师是我的小提琴启蒙老师,很感恩能遇到这么专业的老师,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名学生的话也许最能概括卢花齐为淮安小提琴教育作出的努力。

作为欧洲弦乐教师联盟秘书长、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访问学者,卢花齐至今保持着每年自费去国外学习交流的习惯。“时代在发展,小提琴教学也需要不断变革。必须紧跟国际前沿,把最好最新的知识带给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国际视角。”

无悔青春,整装再发。现在的卢花齐,依然有“梦”。“独木不成林。未来,我想把自己这些年积累的方法、经验推广开,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小提琴老师,帮助更多孩子实现音乐梦想,也希望小提琴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和快乐。”

2024-12-04 ——记市青少年宫小提琴教师卢花齐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62081.html 1 3 “我要把音乐的美传播开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