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佳良 沈成耀
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坚持用好党建“绣花针”,找准新就业群体需求“落针点”,共建多元力量同频同振的“党建凝‘新’‘1+N’”模式,服务聚“新”零距离,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集众智聚合力
提升暖“新”温度
“有了这20万元的贷款资金支持,我就不用担心货物结算周期长的问题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淮安传化公路港货车司机王路高兴地说,多亏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区交通运输局协调对接,帮他申请到了物流运输贷款。
王路从事货物运输工作已7年,近期资金结算周期过长、营运成本增加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在今年8月举办的“暖‘新’护航”关爱集市上,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得知王路的难处,联合区交通运输局为他推荐了“交运易贷”,成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完善区委“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常态化发挥“一统三联”工作体系作用,链接区直部门、行业党委、商圈楼宇和爱心企业等资源,在广泛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印发《清江浦区党建凝“新”惠“新”服务政策一本通》,实现新就业群体“点单”与职能部门“接单”有效对接,确保新业态劳动者保险、素质提升、子女教育、困难帮扶、贷款等优惠政策切实落地。
为了更精准地满足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借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温馨驿站等“前哨站”,广泛收集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群体的实际困难需求,为其提供职工互济会保障、防暑用品、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临时托幼等。目前,已收集合理化诉求建议30余条,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
建好“温馨驿站”
开启温暖“智”旅
下午1:30,随着智能门禁的提示音,刚刚送完手里最后一单的外卖骑手张鹏走进清江浦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温馨驿站”,喝了口水后,舒服地坐在椅子上给手机充起了电。“现在方便多了,驿站24小时开放,扫码就能进来。”张鹏笑着说。
阳光明媚的露台、简约舒适的休闲桌椅……在“温馨驿站”,饮水机、微波炉、冰箱、充电宝、急救药箱、阅读书架等一应俱全。驿站还通过人脸识别、远程开门、监控无死角覆盖等智能化场景应用,为新业态及户外劳动者提供8小时以外的延时服务。
为进一步改善传统驿站在服务时间、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不断提升“温馨驿站”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通过电话核实、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区运行的140家“温馨驿站”建立“新建、升级、退出”分类管理计划和动态管理档案,并结合外卖配送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特点,推动升级打造2个24小时智能化“温馨驿站”,通过数字赋能、为新业态劳动者的幸福加码。
“新就业群体户外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希望通过设立智能驿站,让他们有个温馨的休息场所。”工作人员介绍,将陆续升级智能化“温馨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独立的活动阵地,确保暖“新”服务24小时不打烊。
敞开“友好之门”
推动“双向奔赴”
今年9月以来,沈阳路社区、朝阳社区的300余名外卖骑手迎来好消息,社区内万达一期、万达二期、益兴名流等小区为他们大开“友好之门”,不仅设置了外卖专属停车区,还张贴了小区楼栋平面图。“从进小区到上楼,一路畅通无阻,还有路线图和指引牌,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单子超时了。”美团外卖骑手林具余高兴地说。
针对外卖骑手遇到小区门难进、路难找等问题,今年以来,清江浦区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楼宇、银行、便利店、爱心商户等打造“暖心驿站”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开展“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设置骑手专属停车区、悬挂“骑手友好社区”标识和小区平面示意图,畅通骑手配送的“最后一百米”。
“骑手友好社区”的关键词是“友好”。围绕信息、设施、人际、制度“四个友好”,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在骑手工作集中的社区开展体验式调研,通过提档升级“温馨驿站”、完善友好信息标识、建立友好沟通机制、开展暖“新”服务等多项措施,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清江浦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姚岚表示,将继续以打造“骑手友好社区”为契机,细化服务清单,优化服务内容,解决好、回应好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和发展之盼,以服务实效凝聚“新”力量,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