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身体关”,解“教学难”,跨“车祸坎”……夏德慈的援藏经历充满波折。可在雪域高原,他却甘之如饴,奉献了整整四年青春。
深秋,暖阳依旧。“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报道组来到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聆听夏德慈的援藏故事。口述中,一段段往事如放电影般浮现,有温情也有惊险。他说,援藏虽然艰苦,但更多的是甘甜,因为能感受到孩子们学习进步之后的喜悦、能看见牧民们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靠坚毅,挺过“身体关”
“咱学校有个援藏名额,你愿意去吗?”2015年7月,夏德慈第一次从校长口中得知援藏消息。
消息突然,回应却毫不犹豫:“我愿意!”
“别着急答复,回去先问问家里人意见。”校长的谨慎不无道理,因为此前就有一位老师,因家人担心其身体,援藏未能成行。
夏德慈的妻子、女儿都很支持。“现在通信方便,家里你别担心,唯一的事就是注意自己身体。”妻子的话,坚定了夏德慈的决心。
夏德慈体形偏胖,就援藏而言,个别健康指标并不合格。“老夏,你这身子骨要注意啊,可别援藏体检都过不了。”同事的提醒,让夏德慈顿感压力。此后,不爱运动的夏德慈开始每天跑步、游泳,同时上网查看入藏注意事项,调理身体。(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