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徐 薇
通 讯 员 张 浩
在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周成英多年来为残疾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用汗水和爱浇灌别样的花朵。因为她的无私奉献、无悔坚守,她被评为第六届淮安市道德模范。
1996年初秋的清晨,年仅18岁的周成英满怀热忱地来到原淮阴市聋哑学校(现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报到。刚从师范学校特师班毕业的她,对即将投身的特教事业充满了憧憬与信心。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她略感意外——狭小的校园、陈旧的设施,以及一群用“咿咿呀呀”的发音和手势迎接她的孩子们,其中不少还身患多重残疾。“我应该留下还是离开?”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周成英下定决心:“既然来了,我就要照顾好他们。”就这样,周成英一干就是28年。
周成英深知,特殊教育需要的不仅是爱心,还有专业与创新。她不断充实自我,夜以继日地研读特殊教育书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所学融入日常教学中。她让残疾孩子们在“讨论、合作、互助”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这提升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生活中,周成英对孩子们呵护备至。她特意将自己的宿舍安排在学生宿舍的隔壁,以便随时能够向孩子们伸出援手。对于那些成为留守儿童的残疾孩子,她给予了母亲般的关怀与呵护,温暖他们的心田。她常常将这些孩子轮流接到自己家中,用一顿顿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件件贴身温暖的衣物抚慰他们孤独的心。
为了让残疾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周成英勇挑重担,积极与市残联合作,将职业技术引进校园。烘焙、咖啡奶茶制作、面点制作、按摩、美容、茶艺……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技能,还收获了自信与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粒会开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罢了。”周成英常说,只有深入了解每粒“种子”的营养需求,有针对性地“施肥”,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茁壮成长,让他们绽放出各自的勃勃生机。
28年的坚守,周成英用爱心与智慧,为残疾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残疾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让这些别样的花朵绽放出光彩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