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康姣
本报讯 近日,武墩街道红椒种植基地种植户周宜林在手机上打开“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小程序,轻松实现辣椒苗的精准灌溉;柴米河博士农园数字科创中心项目1号智能温室棚内,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农业技术分析查看农作物生长趋势和各类环境参数……这一幕幕正是清江浦区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推动“淮安红椒”全产业链升级的生动写照。
“以前,我们的红椒大多以初级农产品形态流通,价格受制于人,品牌溢价几乎无从谈起。”清江浦区城乡融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介绍,现在,公司正站在数字化转型的风口,以科技重塑红椒产业的未来。
近年来,清江浦区紧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将先进技术与“淮安红椒”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包装、销售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一举措大幅提高了红椒的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产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柴米河博士农园数字科创中心的智能温室棚内,数字技术系统正密切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环境参数一目了然。技术人员通过AIoT农事作业小程序,精准调整种苗水肥配比,实现了种苗培育的智能化和本地化,打破了以往跨区域育苗的局限。
“去年我们和浪潮云洲开展数字化合作,购置安装数字化大棚温控系统、数字化育苗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控制采集设备等数字化种植系统,形成融合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模式的一体化科技创新示范平台。”柴米河博士农园数字科创中心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基质肥产线可实现年产15万吨,保证150万盘高品质水稻、红椒苗的生产运营工作。
面对市场多变、定价权缺失的困境,清江浦区主动出击,携手浪潮云洲等科技企业,共建“淮安红椒”数字交易中心。该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汇聚供需信息,精准匹配交易订单,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将原本流向外地的订单重新拉回淮安,稳固了本地红椒产业的主体地位。
交易中心内,工人们正在安装调试红椒数字化分选分级产线。产线投入运营后,将根据红椒的重量、长度、颜色等多维度标准精准分选分级,确保优质红椒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
“我们准备打造全国首个红椒分选产线,将采收的红椒进行分选分级,确保‘好红椒卖好价’。”浪潮云洲产业融合事业部售前经理李明泽介绍,公司将以订单为切入口,开展红椒标准化、品牌化运营,通过为产业链各主体提供种植、加工、运输等配套服务,吸引周边订单汇集本地,提升产业效益。
种植户周宜林望着茁壮成长的辣椒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以前红椒价格上不去,我们心里着急。现在有了政府的支持和科技的助力,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