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涟水新闻

“江苏好人”刘建同:

“大国重器”的筑梦者

■通讯员 姜 浩

“梦见故乡月华明,登高凝望天际云。游子铭记养育恩,寸草难报春晖情。”这首诗的作者是“江苏好人”称号获得者、涟水籍导弹专家刘建同。他曾深情地说:“家乡涟水淳朴敦厚的民风和勤奋苦读的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习、工作和为人处世,让我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圆了报国的梦想。家乡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永远忘不了家乡的养育之恩。”

要有感恩心,才有报国情。1936年,刘建同出生在涟水县红窑镇。两年后,刘建同父亲在抗日战场牺牲前留下家书,告诫子女要勤奋读书修身、正心齐家报国。刘建同一生以此为诺,将最好的时光献给了国防事业,潜心从事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50余年。

地球的表面有三分之二以上被海水覆盖,现代海洋更成为军事上激烈争夺的重要场所。在空间侦察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导弹就成了藏于深海的战略“重剑”,在国防安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西方大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竞相发展潜载反舰导弹,其中美国的“鱼叉”和法国的“飞鱼”型潜舰导弹先后装备部队。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刘建同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作为总体设计的主要技术人员之一,参与了我国第一代潜舰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发等工作。

在陆海空潜诸多平台发射的各型反舰导弹中,潜舰导弹研制的技术难度最大,不仅要具备岸舰、舰舰、空舰导弹应具备的发射飞行和制导技术,而且要攻克非常复杂的水下发射技术难关。刘建同自修专业知识,夜以继日进行科研攻关,投入数倍于常人的精力,最多时一人身兼六职。

“漫言潜舰任务重,犹有精英报飞航。难关道道沥心血,一代辛苦不寻常。”与妻子分居两地长达14年的刘建同坦言:“我也非常想念妻子和儿女,但国家更需要我。这种日子虽然很艰苦,可我始终坚信,我们一定可以圆梦,如今我们也确实做到了!”

他应邀开展培训讲课近百次,出席相关科研院所技术咨询会议400余次。在赴某研究所讲课时,他因为胃出血住院,术后第三天就躺在病床上为研究所相关人员解答保障技术问题。

一路走来,刘建同有着自己的“成长密码”。他潜心探索形成了一套成功的工作程式,在每项技术工作中,按照正本清源、广征博引、统计分析和循环迭代的程序,明确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反复研究解决途径和实施方案,完成多项专题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26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耄耋之年,刘建同回到家乡,捐资修路装灯,多次宣讲先辈事迹,与广大学子结成忘年交,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倾囊相授,为学子们排解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在潜移默化中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024-07-17 “江苏好人”刘建同: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52032.html 1 3 “大国重器”的筑梦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