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会

“白马湖畔养蟹人”严龙明:

十五年如一日 闯出致富路

开栏语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市依托现代农业技术与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提升创业技能水平、培育先进示范主体,在深耕农民培育中交出优异答卷,涌现一大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优带头人。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即日起,本报推出“产业引领 强村富民——‘头雁先锋’系列报道”,展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风采。

■通 讯 员 侯 可

融媒体记者 杨春阳

在位于白马湖畔的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内水体清清、水产肥美,养殖场景壮观。这里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生产的高品质红膏螃蟹远销海内外。2023年,该公司产值超3000万元。

严龙明是公司负责人,多年来,他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求索追求卓越、拨云见日,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环保的养殖方式,带领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

坚持学习 一路成长

15年前,怀着养殖精品螃蟹的梦想,严龙明离开家乡盐城市射阳县,来到淮安区。作为养蟹“门外汉”,他在创业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走了许多弯路,公司效益低下,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

严龙明深知,养螃蟹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为提高养殖技术,严龙明积极“取经”。他向各地的优秀养殖户请教,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他报名参加淮安区农广校和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培训活动,得到这些单位的持续支持,专家定期现场指导并提供最新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在养殖初期,严龙明就创办了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他和团队成员一起,不断探索和尝试,反复实践和调整,不放过任何一个失败案例,从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环境的养殖方法,让公司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之路。

规范养殖 做强企业

水塘边,工人们正在给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水草消毒,为下一季的蟹苗投放做准备。“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对水花生里面的小鱼、小虾进行消毒,保证蟹苗正常成长,减少蟹苗损耗。”工人耿春节解释道。

严龙明致力实现规范、高效、环保养殖。他引进国内外先进养殖技术,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体系,投入巨资建设现代化设施,包括智能化水质监控系统和自动投饲系统。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蟹苗选择到养殖各环节实施严格监控,确保所有螃蟹在上市前经过严格检验,符合高标准。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采用无污染饲料确保螃蟹生长过程不受化学污染影响。

科学环保的养殖方法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也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目前,淮安市滨湖红膏螃蟹养殖有限公司已成为螃蟹养殖行业的标杆企业,为其他养殖企业树立了良好示范。

扩大影响 共同富裕

打响好蟹知名度。严龙明通过注册“盐淮”牌大闸蟹,打造腹白干净、口感鲜甜肥美的品牌形象,并在上海、浙江地区开设直营店,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使大闸蟹走出淮安,销往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还远销美国、韩国、柬埔寨、沙特等国家,年销售量超百万斤。今年,该公司产值预计突破4000万元。

一人富,数人跟;一群富,带全村。2011年,严龙明牵头成立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的养殖户成为会员,统一提供种苗、饲料和药物,实行规模化发展,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也降低了养殖成本。“在严总的带领下,我们承包了80亩地,他给我们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支持,使我每年能赚10多万块钱。”淮安区石塘镇螃蟹养殖户沈学武说。

“我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严龙明说,未来,他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让企业走得更远,带动更多群众一起致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2024-07-05 “白马湖畔养蟹人”严龙明: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51172.html 1 3 十五年如一日 闯出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