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刘志钧
徐天魁
通 讯 员 张景国 孙银凤
晨光唤醒沉睡的老街,人群熙熙攘攘,繁华热闹,鲜艳醒目的店铺招牌和改造后的怀旧主题景观小品为东大街增添了活力。
东大街是清江浦乃至淮安市的代表性古街之一,随漕运而兴,见证了清江浦六百余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淮安人的美好记忆。据《淮安府志》《清河县志》《淮阴市志》等记载:明代时,现东大街向西至西大街的草市口称为“工部前街”,因督造漕船的工部分司设于此而得名;清代,因位于里运河之南,又被称为“里河南岸大街”“河南大街”或直接称为“大街”;1865年,被称为“东门大街”;1958年,博古路向南拓宽为淮海南路,东门大街的东门至博古路段被称为“东大街”。
“过东门大街,清江唯一之闹市也,四乡打年货者围之数重,密不通风。”文学史家张煦侯在《淮阴风土记》中这样记载东大街的繁荣景象。当时街道两旁有洋广货店、银楼、绸布庄、衣装店、药店、鞋帽店、钱庄、瓷器铺、杂货庄、饭店、米行等上百家商铺,尤以绸布业为盛。至20世纪80年代,东大街依旧是淮阴城最主要的商业中心,也是市民逛街购物的首选之地。
东大街巷子众多,人文气息浓厚。东大街北向巷道有大源巷、厅门巷、堂子巷、水巷、双桥巷。大源巷口有楣额,汉隶石刻“源远流长”四字,巷内有淮上名士王叔相故居,巷口“大纶袜庄”是著名剧作家陈白尘的故居,他儿时曾在对面进彩巷的一家私塾馆求学。进彩巷斜对面是厅门口,得名于清代设于此处的里河厅,相传里河厅所在地原为明初陈瑄所建的总督漕运府别署,故又称为漕运门。东大街南向巷道有纪家楼巷、进彩巷、空心街、菜市巷、守府巷、博古巷。其东偏北及以北地段为老菜市口,是淮阴城内最早最大的菜市场。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商业中心的转移,东大街逐渐沉寂,繁华不再。2023年,我市启动东大街改造工程,在翻新设施的基础上,以“最忆1980”为主题,重现东大街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繁荣景象。
年初,东大街改造完成,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新铺设的地面干净整洁,人行道和快车道分明,宽阔平坦。路灯下红色的灯笼古色古香,一系列景观小品和陆续出新的店铺招牌分外别致。随处可见的复古元素、众多特色小店以及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潮流业态,让东大街充满生活味,让市民觅得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