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至少已经有了屠宰业、食品业、纺织业、铸造业、殡葬业等工商业活动,加之古淮阴处于淮泗、淮运交汇处,这里的淮商定然不少。
淮商因淮安商业的出现而兴起,也因其兴衰而聚散。于淮安这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而言,因水陆转运而日渐繁盛的商业活动是孕育淮商的土壤,淮商的发展始终与运河相依存。
作为南船北马的通衢要冲之地,淮安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特别是在运河经济时代,身为全国的漕运中枢,因漕运、盐运、造船、仓储及漕军可免税携带的“土宜”(各地土特产)交易等原因,淮安商业的繁荣呈现出“市不以夜息”的繁华景象,从淮安走向全国各地及全国各地来到淮安的商人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商品市场的发展,不少客籍淮商在淮安安家置业,其中不乏晋商、徽商在河下侨寓,定居者日多。一些商人在河下买田置宅,并将亲人亲属一齐迁来;一些商人与当地人经历数代融合、共同繁衍生息,淮商群体由此不断发展壮大。清代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汪廷珍和天文历法学家汪椿、文学家黄钧宰、编辑出版家王锡祺等淮安籍名人,都有盐商家族的背景。
一座桥的见证:“造福一方”的淮商义举
经河下古镇北入口沿主道进入,一座拱形石桥映入眼帘,这就是程公桥,淮安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也是时下各地游客到河下游玩必去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程公桥的背后是在淮商人以淮为家、造福一方的善行义举。明清时期,淮安成为全国的盐业中心,朝廷在河下镇特设两淮盐运司官衙,负责征收盐税,驻节淮安的盐商大都是扬州、安徽等地的大户。传说,当时最大的一户是安徽的程本殿,拥有多处盐池,每池年产盐2万担。他从淮安运出去的盐究竟有多少无法考证,但仅他利用运盐的回头船从江浙、安徽等地运回的石板,就铺设了河下镇整整九街两巷的路面,还架了两座石桥,其中一座就是程公桥。
不仅程公桥,在淮安,以捐资建桥行善一方的淮商义举不胜枚举,有史料可查的有安徽人程志义、程志仁兄弟修建的方便桥、黄土桥,乡绅杨绳武修建的放生池长桥,义民罗文振修建的罗家桥等。另外还有许多未在史书上留名的建桥者,都以其姓氏为桥命名,如高公桥、骆家桥、穆家桥、戴家桥、江家桥、韩家桥等。
在淮阴区徐溜镇徐溜村六组伫立着的吴朝观碑,记录的也是淮商行善施德的感人故事。据记载,吴朝观,清河县(今淮阴区)大兴庄人,因善于经商而致富。清道光十一至十三年(1831—1833),清河一带连续灾荒,哀鸿遍野,吴朝观就在自己家宅外开设4个粥厂,使上万人免为饿殍;又命次子吴以诏到外省买黍麦数千石,以贱价出售给贫民,民困大纾。江苏巡抚林则徐听闻,榜其门曰“积善之家”。
“淮安民风淳厚,性情平和,斯文在兹。”朱维明认为,除了地理区位等天然优势,淮安淳厚的民风以及明清以来官衙林立、秩序井然的社会氛围,是滋养淮商发展壮大且心怀感恩的沃土。
一座馆的呈现:“睿智包容”的“淮商”精神
“日本僧人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述日本国19次派遣遣唐使,有11次从楚州港出海归国。”“宋代高丽使臣朴寅亮曾到龟山一游,并作《过龟山》诗一首……”6月28日,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商文化馆,记者看到,展板“繁荣篇”对唐朝时期淮安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多有呈现。
“睿智包容是淮商文化,也是‘淮商’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中国商业史学会会员、淮安商业文化研究所所长、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梁枫,是淮商文化馆的总策划,他认为,繁荣的港口贸易孕育了包容开放的淮商文化,滋养了睿智包容的“淮商”精神。
随着隋代大运河的凿成,南北人员、物资交流剧增,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际贸易日益繁盛。淮安由于地处淮河入海口和直达洛阳的运河通济渠东端,成为日本等国进入中国的门户,大批日本、新罗、大食等国商人来淮贸易并定居。由于新罗国有大批侨民在淮从事造船业和航海贸易运输业,唐朝政府专门划定区域(位于今淮安区),将城北运河和淮河交汇的黄金地段设置为侨民集中经商居住区——“新罗坊”,这里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航海贸易信息枢纽和人员物资集散地。这些来自各国的商人不仅在此地贸易获利,而且也被淮安人友好接纳,在淮安居乐业,历数代而习为淮人,淮商至此演化为一支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商人队伍。
江宁会馆等河下古镇商业留存,是淮商文化多元化的体现,更是淮安开放度的见证。明清时期,淮安形成了全国性的南北货转输、交易大市场,再加上官府衙门林立,漕运、治河、筑堰、造船、修船等方面的用度、花销惊人,使得全国各地来此做生意、办事情、走亲访友的人特别多。外地商人为联络乡谊,维护同乡人在淮利益,纷纷建立会馆,以便有一个议事的场所。有史料记载,从淮安区西门城门运河堤至河下湖嘴周围,不到五华里地段有九座会馆。如今,里运河畔仍有不少会馆遗存无声讲述着淮商的精彩人生。
悠悠运河贯古今,济济淮商护安澜。在淮安,敬商爱商亲商护商的城市基因已根植,近年来提出的“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更是点燃了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吸引了中天钢铁、天合光能、巨石集团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当下的淮安,“新淮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与这座城市携手向阳、逐梦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