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根据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双中心”发展定位和清江浦区“做优活力港城”发展战略,黄码港产业园着力构建包含粮油加工、功能食品、未来食品、粮食收储等核心产业在内的“3+3+1+N”发展体系。同时,深化推进港口建设运营,全力创建京杭运河百亿级水上物流中心。
建成后的黄码港岸线总长2207米,拥有29个千吨级装卸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660万吨,航运范围覆盖四省一市,成为京杭运河主航道沿线单体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
“我们打造集码头装卸智能化、统计过磅无人化、运输过程可视化、安全管理预警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着力建设智慧、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综合港口。”吴懿说,通过建立完善的公铁水集疏运体系,吸引更多的航线集聚,增加挂靠频次,以此降低物流成本,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此外,清江浦区积极拓展外部“客源”市场。与徐州港、泰州港等上下游港口,以及淮安重大产业项目供应链及销售运输企业开展合作意向洽谈,力争港内实现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核心配件、生产成品的运输、中转、储存等全流程业务办理,全面奠定黄码港长三角北部“中心港”地位。
构筑“园”生态,产业链迸发强劲动力
港口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产业则是港口发展的支撑。清江浦区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聚新载体和食品加工技术转型升级先行区,一方面,先行启动3平方公里核心区港口及配套建设,招引食品产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深耕链主企业上下游粮食储存、米面油加工及食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展重点招商;另一方面,支持鼓励入驻企业开展技术升级,以商引商,积极谋划发展食品检测和粮食金融产业,全面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还加快推进进境粮食监管场地和综合保税区建设,拓展以进口粮油为核心的对外贸易业务;积极招引东亚、东南亚食品企业,谋划建设RCEP食品产业园,不断提升园区开放度。”淮安市港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磊说。
“这一车一车运送来的泥土,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日前,增力商贸仓储分装智慧园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设过程中,急需一大批回填土,园区帮办团队的工作人员主动帮助协调工地周边的土源,在保证泥土质量和泥土运送时间的基础上,给他们提供极大的便利,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项目纷纷落地的基石。清江浦区聚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在项目评审、项目管理、跟踪服务等方面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运营、早达效。“我们还制定出台场地租金减免、运输价格优惠等惠企政策,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园区。”清江浦区临港产业管理发展中心主任张超说。
随着益海嘉里、苏粮仓储、苏盐井神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108亩绿色食品产业孵化园启动建设,园区培育规上企业已达到36家,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承接“园”辐射,黄码镇走出振兴步伐
黄码港产业园的崛起,让园区所在的黄码镇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黄码港产业园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涉及我们镇下辖的甘露村、黄码村、杨庙村、运西村四个村。”清江浦区黄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青龙说。村民最先感受到的是出行和住宿条件的改善。“原先这条路叫武黄路,因为来往大车多,道路坑坑洼洼,自从建设产业园以来,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原来的6车道变成了9车道,又重新浇筑了柏油路,现在叫疏港大道,走上去宽敞又平坦。”甘露村甘北组村民高永钢说,不仅如此,他还因为产业园拆迁搬进了集中安置小区——万瑞花园。“以前是老破小,现在是电梯洋房,还通上了燃气,这日子别提有多美了。”
村党总支书记张子轩说,全村共有177户人家搬进了集中安置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不仅如此,由于甘露村紧邻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项目,虽然项目还没有竣工,但不少村民提前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随着项目正式投产竣工,届时将提供1000余个岗位,更多村民将会实现‘家门口’就业。”张子轩说。
“随着园区水、电、气、热、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厂等要素资源配套统筹推进,将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周青龙说,镇上还计划对接益海嘉里中央厨房,对一些农作物实现订单化种植,聚焦园区内部运输,开发相应的物流业务。
据了解,自产业园建设以来,截至目前,黄码镇经营主体增加了115%,集体收入年均增幅22%,2024年1—4月份税收同比增长45.84%,真正驶上了振兴发展的“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