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聚焦需求出实招 精准救助显实效

——市救助管理站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通 讯 员 崔士云 李 然

融媒体记者 刘 梦

近年来,淮安市救助管理站聚焦流浪乞讨人员、临时困难群众等重点人员需求,将党建与救助有机结合,探索多元救助模式,强化源头治理,切实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夯实基础、优化服务,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持续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质效,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2023年以来,市救助管理站累计救助各类受助对象542人次,及时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让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

加强党建引领

社会救助有力度

市救助管理站将党建与救助业务有机融合,突出“三爱三比”党建品牌引领,推动救助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政治学习,激发队伍凝聚力。市救助管理站始终把政治学习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等革命教育基地,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激发干事热情。

加强学习培训,打造廉政文化阵地。近年来,市救助管理站累计举办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业务、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等各类培训20余场,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结合“清风民政 崇廉尚洁”以案促改工作,推进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三项融合、同向发力。

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业务创新创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党建引领和组织优势,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救助管理“四级网络”机制保障,统筹推进、整体谋划,打造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体系,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工作激情,进一步推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区域中心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立足中心职能

多元救助提效能

以开展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工作为契机,锚定区域联动一体化、优质服务规范化、信息交流便捷化、业务办理高效化目标,进一步健全照料服务、寻亲服务、落户安置、协同联动等体系,持续推动救助管理服务提档升级。

注重细节,照料服务用心用情。市救助管理站对站内水电气等设施进行改造,安装空调、热水器、有线电视,建设阅览室、篮球场等,落实一日三餐专人配送、健康管理专人负责、老弱病残幼专人护理制度,用心用情实现照料服务提档升级。

优化手段,科学救助更加有效。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科技寻亲与传统寻亲高度融合,坚持寻亲与落户安置“两手抓”,积极为长期滞留人员提供寻亲安置等各类兜底保障服务,近3年累计成功寻亲100余人,党建引领寻亲工作得到民政部领导肯定批示。对于寻亲不着的长期滞留人员做好安置工作,该站通过多方努力,顺利将142名长期滞留人员安置到淮安市新安医院,集中解决特困供养、医保等问题,从根本上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协同联动,专项救助更有力。该站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合作,明确巡查职责,党员干部顶严寒、战高温、冒风雨,带头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工作,有力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让民生底线更加牢固。

加强源头治理

织密织牢“救助网”

为从根源上破解流浪乞讨人员“屡送屡返”痛点问题,市救助管理站加强源头治理,持续完善跟踪回访机制,全面调动社会参与热情,切实织密织牢“救助网”。

完善机制,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市救助管理站将救助方式由站内管理向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拓展,建立易走失人员、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信息库,动态跟踪联系,切实解决受助对象急难愁盼。此外,强化源头问题化解,从源头稳固、救助现金管理、制度建设三方面对重复救助问题进行整改规范,加强站际合作,压实属地政府责任,强化预警管理,推动重复救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强化协作,调动社会参与热情。该站加强与警务站、社区工作站、福彩投注站等合作,发动菜场管理员、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热心市民等,充分利用城市网格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覆盖全面、协同到位、服务及时的立体化救助管理信息网格,进一步完善末端发现救助功能。举办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民政、公安、新闻等单位工作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参与,全方位普及救助政策法规,提升救助工作社会关注度、公众参与率。

打造品牌,广泛宣传“未保”工作。围绕打造淮安“淮童安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品牌,该站累计开展“情暖童心 福彩助学”、维权讲座等活动30余场,连续3年承办全市儿童督导员培训班活动,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月活动,切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4-06-18 ——市救助管理站推动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49989.html 1 3 聚焦需求出实招 精准救助显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