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徐海英认为,交通枢纽的可达性与便捷性能最大程度打破要素集聚、扩散的“梗阻”,提升经济要素流动效率,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十四五”期间,淮安编排了交通重点项目60个,投资规模约1200亿元,重点补齐高铁建设、航空运输、公路网络短板,建设更高质量的对外通道,增强航空货运、高铁客货、内河航运能级,建设更高质量交通枢纽。目前,低成本、高效率的枢纽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要素“流”的集聚度持续得到提升,为推动淮安枢纽产业和枢纽城市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完善集装箱航线布局,加快构建集装箱江海河联运体系,开通淮安至阜宁、扬州集装箱外贸快线,“信阳淮滨—淮安—上海”外贸集装箱专线顺利首航,定班运营“淮安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外贸航运服务能力再提升。2023年,我市运行集装箱航线21条,形成了“一核心、两中转、三配套”的互联航线布局,淮安港航线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升级,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地位进一步彰显。
淮安市港口物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李永一介绍,未来,淮安港将继续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进一步提升港口规模和枢纽能力,强化中转运输功能,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在淮安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精准落地步伐。淮安港三期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集装箱吞吐能力百万标箱,支撑淮安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服务枢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