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2023年,学校专业能力建设项目被省教育厅立项,学校以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和《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抓手,围绕“六大中心”,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
聚焦教育评估,在精准优质上下功夫
特需儿童的评估与诊断工作是入学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学校高度重视该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特需儿童少年开展教育评估,提出转衔安置意见,让普惠特殊教育在淮安落实落细。一是加强教育评估师资培养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各种量表和评估方法,提高教育评估能力。二是规范教育评估流程,形成发现与咨询、评估与鉴定、安置与转介三阶段的特需儿童入学入园评估流程,为辖区特需儿童得到适切的教育安置提供基础保障。三是用好教育评估结果,经过教育评估,许多中重度、多重残障儿童少年需要进入特教学校学习,学校向市教育局建议在清江浦区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该校2023年9月已开始招生。
聚焦课程研究,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内涵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实施,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学习研讨《特殊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二是规范课程设置,积极推广使用特殊教育新教材,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使用的是《2022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整合普特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中聋人单考单招中,学校6名高三学生考上大学,其中3名学生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三是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近两年来,学校与市残联合作,签订培养协议,开设烘焙、咖啡制作、面点制作等课程,取得较好效果。2023年12月,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吴晓丹一行到市特校调研,高度赞扬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打造智慧课堂,引进特教智慧课堂一体化教学资源包,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聚焦教育康复,在医教康融合上下功夫
《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促进医康教融合。学校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推动特需儿童教育、医疗、康复服务定点机构及服务内容共享,实现数据互通。一是加强教育康复师资培养培训,学校现有3名康复专业教师,学校还邀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康复专家进一步指导相关工作。二是签订医教康合作协议,学校与淮安市一院签订医教合作协议,与市博爱康复中心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目前,学前阶段特需儿童康复主要由市博爱康复中心承担,市博爱康复中心的硬软件建设水平均居全省前列。三是探索教康融合模式,学校加强硬件建设,采购感统训练器材和教学具,建设1间多感官训练室、1间感统教室和3间个训教室,经过实践探索,学校提出“一体两翼”的课程构架思路,坚持一般性课程为主体,统筹推进教育康复和主题活动课程,构建医教康一体推进新模式。
聚焦融合教育,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
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是加快特殊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路径。2015年,淮安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学校协助市教育局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淮安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起草制定《淮安市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认定与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经四部门联合评估认定,我市实现各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二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视导,为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各县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组织两批次特殊教育教学视导,有力推进区域特殊教育均衡发展。三是做好省特殊教育发展项目申报、建设和验收工作。四是打造教研品牌,我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南通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结对共建,开展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该活动从2016年开始,分别由淮安和南通两地特殊教育学校轮流承办,每学期一次,每次一个研讨主题,采用同题异构方式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首次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展示和融合教育优秀案例遴选活动,首届听障教育微课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听障学生演讲比赛,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文艺汇演等活动相继举行。我市2名教师作品入选省融合教育优秀案例、6名教师获省听障教育微课大赛一等奖、4名教师获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6名学生在三届省听障学生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聚焦特教发展,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特殊教育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事业,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和《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是办好特殊教育的根本遵循,学校主动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对特殊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聚焦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在育人方式上进行改革和探索。一是创新德育方式,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打造一批红色德育文化品牌,教育引导特殊儿童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多样化活动方式,提供更多环境和学习支持,实现快乐生动活泼发展。三是创新课程评价方式,逐步建立综合、多元、动态、个性化的学生素质整体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和成长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
聚焦师资培训,在专业能力上下功夫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关键在强师。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德能双馨的特教团队。在市教育局举行的2023“淮安教育好故事”主题演讲比赛中,市特校1名教师获特等奖,1名教师在淮安市师德标兵表彰大会上作主题演讲,学校在市教育局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学校根据《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培训班,邀请特殊教育专家进行线上线下授课,更新教育理念,学习特殊教育前沿理论,拓展教育视野,掌握特殊教育评估、康复训练等技能。市特校校长贾俊参加了“国培计划”——2023年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被评为优秀学员。三是锤炼教学基本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大赛,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在2023年全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市特校4名选手获一等奖。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学校现有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在第35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市特校3名教师获二等奖;在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大赛中,市特校4名教师获二等奖;在2023年江苏省智障教育微课大赛中,市特校1名教师获一等奖、2名教师获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五是实施名师培训工程,学校搭建各类平台,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1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2名中小学高级教师。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新时期特殊教育一项新的崇高而艰巨的任务,是特教人的光荣使命。市特校将通过专业能力项目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踔厉奋发,办人民满意特殊教育,用“爱+专业”为特需学生健康成长赋能助力,为“学在淮安”品牌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 岳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