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羊
土壤环境影响作物发育,创新生态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打通各种卡点堵点,全面构建多元主体高效协同、各类要素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使各类新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
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企业的质态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形态。当前,头部企业链主化、制造业企业平台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是大势所趋。只有突出企业主力军地位,推动企业顺应发展趋势,才能不断培育和巩固新质生产力。对此,应聚力抓大扶小培强,持续做优企业梯队培育,深入实施百亿培育、千企技改等行动,着力推进优质企业技改扩能、困难企业纾困解难、新增长点满产释能;应引领企业创新转型,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培育、“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类新质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同田径比赛,既考验每位参赛者的体能和毅力,也对教练员纵横捭阖、统筹规划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去年,我市出台《淮安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出健全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常态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巡诊等“组合拳”,全力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短短一年时间,全市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4户,均接近历年的总和;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苏北第一……这些成绩在告诉我们,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阳光、土壤、空气和水分”,何愁新质生产力不茁壮成长?
良好的人才生态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要素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验表明,一个处于加速追赶进程中的经济体,特别是由高精尖人才水平、人才发展质量、人才发展活力形成的人才资本,对其实现战略赶超产生着效率倍增效应。因此,应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全面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加大紧缺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力度,深化科技人才评价、科创金融等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一句话,只有用优质的服务环境引才,(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