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目前,车桥芡实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特色农产品芡实产业体系,种植面积约4万亩,占全省芡实种植面积的33%以上,年总产量0.2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2.1亿元。创兴德(淮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杰介绍,规模化种植芡实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芡实采收季大概持续两个月左右,人工紧张,不少周边村民前来务工,每人每年增加收入约2.3万元。2023年,淮安车桥芡实进入“苏韵乡情 百优乡产”推介名单,并荣获“淮味千年”市级产地商标(淮安芡实)授权使用单位。
春风拂面,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位于石塘镇的淮安蒲菜推广示范基地,只见水塘内的蒲菜迎风摇曳。
“我们采取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不施农药和化肥,选择深水淤泥种植,保证蒲菜的口感和品质。”基地负责人朱国红告诉记者,淮安蒲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被列入江苏省品牌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淮安区围绕淮安蒲菜、车桥芡实、淮扬米糕、淮安茶馓等特色品牌,重抓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培,提升特色品牌产业,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涌现出复兴“农村东哥”牌小玉米、钦工“条沿”翠冠梨、流均荷藕等一批优质“土特产”,擦亮了淮安区乡土特色产品这块“金招牌”。
唱好“产”字歌,绘就新“丰”景
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唱好“产”字歌,要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近年来,淮安康得乐食品有限公司立足蒲菜系列产品的研发推广,在石塘镇建淮村投资建设1000亩淮安蒲菜推广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用工50人,土地租金及基地用工费用达60万元,将小小的蒲菜发展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江苏淮安淮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精选顺河当地优质大米和糯米,凭借独特工艺,把松糕生产工厂化,如今已成功占领“淮扬米糕”80%的市场份额,服务众多大型超市、酒店及流通市场。
在位于苏嘴镇的淮安区农业现代产业园记者看到,一排高标准钢架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群众辛勤劳作。连日来,苏嘴西瓜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打孔、下苗、浇水……村民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抢抓农时,移栽西瓜幼苗。
“小西瓜”撬动富民强村“大产业”。近年来,苏嘴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走特色化西瓜发展道路,从新优品种引进、有机标准生产、功能性西瓜开发等多种途径,形成了早熟西瓜、礼品西瓜、特型西瓜等特色西瓜产品类型,打造出国内领先的西瓜产业基地。该镇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苏嘴镇农村工作局局长唐勇介绍,苏嘴西瓜是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常年种植约2万亩。通过“示范+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依托省级淮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省市科研院所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品种选育、品牌宣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推进“一村一品一店”、举办苏嘴西瓜丰收文化节、发展电商等,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土特产”貌似普通,内里大有乾坤。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据悉,淮安区将继续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做大做强新时代的“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筑牢产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