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黄 煌 杨 帆
通 讯 员 韩晓健
本报讯 日前,淮安区平桥镇李前村里传来好消息,该村牵头打造的“平桥牌”大米收获400袋订单,2万元货款直接汇入村集体账户,这让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兵开心不已。不久前,李前村与南京审计大学达成合作,向其食堂输送14吨“平桥牌”大米……订单接二连三,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平桥镇紧靠京杭大运河,水田资源较为丰富,水稻种植条件优越。近年来,该镇利用全国标准化粮食(水稻)生产基地创建契机,加大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推广力度,生产口感佳、品质优的水稻品种,不断满足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
种植优质稻米,平桥有“三宝”。第一宝是“测土配方”。“以前,我们是粗放型种植,稻米品质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王建兵说,近几年,他们邀请农技专家,通过“测土配方”技术对土壤进行体检,按照稻米需要的营养,科学施肥,控制农药使用量,补足土壤微量元素,让农田吃上“营养餐”。第二宝是“稻鸭共养”。让鸭子担当“种田能手”,一方面用鸭粪做肥料,减轻稻田污染,另一方面让鸭子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虫子,活水肥田。第三宝是“智慧种植”。“我们利用稻田智慧管理系统实时观测稻田情况,通过手机APP就能对稻田进行科学管理。”王建兵说,未来他们还要在田间建设气象站,对农田环境温度、湿度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种植方式更加科学,大米的经济账自然亮眼。王建兵说:“以前,村里只卖稻谷,一斤才1.5元。现在,将稻谷加工成大米,凭借优秀的品质,一斤大米最高能卖到4元,而且大米不仅在省内热销,还销售至山东等地,供不应求。”李前村村民王树祥通过村里的种植合作社承包了150亩稻田,这两年每亩每年可实现增收近200元。
另一边,平桥镇孟集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白玉蜗牛养殖。“通过前期考察,我们发现,养殖白玉蜗牛每亩每年可有近2万元的收入。”孟集村退休村干部、白玉蜗牛养殖专员杨玉玲说。去年6月,孟集村积极联系在外乡贤考察产业项目,立足村情实际,采用“村集体+公司”的合作模式,发展白玉蜗牛养殖。村干部带头赴山东脱产学习三个月,攻坚养殖技术。去年12月10日,第一批5200只种牛进村,如今已经孵化出约3万只小蜗牛,再过两三个月,蜗牛到达成熟期,1吨蜗牛可卖1.5万元。
“试点成功以后,我们将积极进行推广,免费向村民提供技术、联系销路,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杨玉玲说。
一村一品一特色,村村争鸣促振兴。近年来,平桥镇积极利用空间治理取得的成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现代农业,围绕富民强村做好农业工作,打造平桥芡实种植、稻虾轮作、优质稻米生产等“农”字名片,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富民强村的目的,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