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蒋 童 严振兴
本报讯 临近春节,在京杭运河淮安段,装载煤炭、粮食、建材等货物的船舶来往如梭,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处于中心位置的黄码港片区热火朝天,吊机林立、机械轰鸣,港机在安装调试,苏粮仓储、益海嘉里中央厨房、港航数智化调度中心、路网工程等项目提速推进。
近年来,清江浦区依托黄码港资源禀赋,聚焦港口物流和食品加工等产业,围绕“港产联动”抓好项目招引,不断强链补链延链。随着益海嘉里、苏盐井神、省粮食集团、普洛斯等多家食品、物流行业龙头相继入驻,港口全线通航,粮食和物资储备物流中心、智慧物流港竣工交付,黄码港产业园从无到有、全面起势,加快打造长三角北部食品加工中心和粮食储运中心。
作为京杭运河主航道沿线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黄码港提升工程总投资17.67亿元,占地1600亩,岸线总长2207米,建成后拥有29个千吨级装卸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660万吨,航运范围覆盖四省一市。淮安港市区港区黄码作业区码头工程负责人颜士明介绍,目前顺岸泊位作业带水稳摊铺、上游连接段管桩施工已完成,正在开展轨道安装和堆场房建部分,预计今年4月港机全部投入使用。
据了解,黄码港作业区将采取新的“专班专员+项目管家”模式,加强管理和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坚持“航线+货源”市场开发战略,加强与船舶公司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货源共拓,吸引更多的航线集聚和挂靠频次;加大调研走访力度,延伸供应链触角,为黄码港的全面投运奠定基础。
在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施工人员在央厨1号厂房安装消防设施,对办公楼进行墙体砌筑和二次结构施工,米面加工区厂房即将封顶,部分设备陆续进场调试。“大豆、水稻、小麦等原料经过粮食专用码头依次送入筒仓区、加工区,产生的米面油等成品一部分对外销售,另一部分在中央厨房区经过精细化运用,制成老年餐、航空餐、学生餐等产品。”项目工作人员说。
益海嘉里规划面积约875亩,建筑面积约6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粮食专用码头、米面豆加工、中央厨房等板块。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20亿元,税收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项目按照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打造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走进苏粮淮安粮食仓储物流项目现场,15个浅圆仓整齐排列分布,工程器械全速运转,施工人员有序作业,现场焊光闪烁、机器隆隆。“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15座浅圆仓封顶,正在开展综合楼及相关工作塔、提升塔的基础施工,二期静压桩机在进场组装、试机。”苏粮淮安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山韬说。
该项目运用粮食仓储行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库存粮食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将粮食进出库、粮情检测、智能通风、内环流控温等系统模块进行智能化集成,与粮食专业码头实现自动化对接。得益于港口便利的交通条件,项目建成后与益海嘉里产业园合作,实现“储贸加一体化”产业集聚效应,对食品产业链进一步补充完善,降低粮食物流贸易成本与风险,实现互补双赢。
从货物进港、粮食入库,再到深度加工、成品运输,黄码港产业园以数字化为框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使物流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匹配,极大提升内河港口及其相关产业生产区、仓储区、物流园区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推动园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目前益海嘉里项目中的专用泊位已完成工程验收,仓储区正在建设,中央厨房部分投产。园区疏港路网取得重大突破,疏港大道一期已通车,新港路、港口路水稳层完成施工,预计一季度通车。”黄码镇镇长周青龙表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码港产业园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区委布置的“港口通航、益海嘉里部分竣工、新开工项目再突破”三大目标任务,园区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一直以来,清江浦区聚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一站式手续办理、项目建设、人才供给、生活配套等综合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的政策引导。下一步,该区将持续加大项目攻坚和要素保障力度,紧抓黄码港试运营契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食品产业导入集聚,力争当年实现港口吞吐量超200万吨,贸易开票超百亿元,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港”优质循环,全面做强“开放融合创新”的港产一体化食品产业园,为推动清江浦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积蓄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