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盱眙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产业集群、改革创新、“三新”带动等方式,推动农业兴旺、激发乡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张 瑞 秦冉冉
“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有力量
小小“一只虾”,带动盱眙县20万人就业。近年来,盱眙县以龙虾产业为引领,全面延伸产业链条,全速推进品牌创新,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353.12亿元,连续8年居中国水产类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并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近年来,盱眙县坚持稳粮兴渔、富民增收,紧扣“种源、标准、加工、品牌”四个重点,先后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盱眙龙虾》《盱眙龙虾标准——活体》《盱眙龙虾无公害池塘高效生产养殖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建立从养殖到加工、从餐饮到服务、从创业到管理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把“小龙虾”做成“大产业”。目前,由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编制的《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已完成,并正式发布,该体系纳入已发布和在研的各类标准共317项,是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实用性最强的小龙虾产业标准体系。盱眙县先后获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稻虾共生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盱眙龙虾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等。
为进一步巩固盱眙县在全国小龙虾产业的引领、标杆地位,该县以盱眙龙虾“二次创业”为契机,大力实施“种源攻关、养殖提升、精深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四大行动,全面提升盱眙龙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促进盱眙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续写小龙虾“撬动大产业、助力大发展”新篇章,着力引领全国龙虾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让乡村振兴增底气
“盱眙县丰富的水域资源为螃蟹养殖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今年的螃蟹长势喜人,我们每天都捕捞2000多公斤螃蟹,销往迪拜、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带动周边农户近40人就业。”采访中,盱眙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涂成兵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断有人向他订购大闸蟹。在盱眙县,像盱眙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龙头企业不在少数。2023年,盱眙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并建设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新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4家、农民合作社6家。
2023年以来,盱眙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在农业生产、农村治理、农民致富上下功夫,切实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产业发展高质高效,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8%。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获批2家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盱眙华光现代农业入选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盱眙全球龙虾交易中心电商产业集聚区获批第二批江苏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淮安市唯一。农业重特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县17个新建项目入选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总投资1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0%;同时,完成市对县新签约农业重大项目31个、新开工项目22个、新竣工项目16个。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预计2023年盱眙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69元,增速6.9%;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3亿元,村平达135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101个,占比67%以上,全县所有15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50万元。
“宜居宜业”让乡村振兴见神采
“美丽桃源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盱眙县黄花塘镇旧铺社区桃源小镇村民的一句顺口溜,道出了乡村的美丽蝶变。这背后,是盱眙县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在古桑街道磨涧村新桥组,放眼望去,近处是静谧的池塘、质朴的古井、舒适的凉亭,房前农路宽阔,屋后干净整洁;远处是长达400米的村景观光带。“近年来,我们围绕‘美村容、明村风、富村民’发展理念,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磨涧村党总支书记黄平介绍,该村成功入选市特色田园乡村。
盱眙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2023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提升5197座,培育1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8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1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要扮靓“颜值”,更要涵养“气质”。天泉湖镇陡山村“星空议事会”、古桑街道“泥土课堂”……盱眙县各镇街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乡村治理新举措,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弘扬时代新风,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从“一处富”到“整片富”、从“环境美”到“内涵美”,如今的盱眙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村净、景美、业兴的和美画卷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