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专版

政协淮安市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关于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涟水县联系小组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产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契合淮安现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此建议:

一是立足链主企业接续发力,持续壮大产业集群。制定强链规划,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梳理补链图谱,推动零部件供应商集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黏性。定准扩链方向,着力招引储能领域企业。

二是锚定科技创新深度发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政企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做强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光伏产业创新体系。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发挥科技金融扶持作用。

三是聚焦人才引育全面发力,实现才企“双向奔赴”。精准引才方式,引进一批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优化留才环境,提高现有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拓宽成才渠道,制定新能源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深入打造“创新之核” 高效聚合发展动能

九三学社淮安市委员会

当前,淮安正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重点重抓“7+3”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聚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锚准发展定位明晰建设思路。以“吸引人才强磁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增长极、创新创业首选地、产教融合示范区”为定位,以“集聚—创新—辐射—提升”为思路,建设“创新之核”。

二是进一步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科教产业园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围绕淮安“7+3”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发展方向,引进新建和整合提升相结合,尽快打造一批高水准的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创业载体。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赋能产业发展。突出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智造等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领域,加快都市制造业项目的集聚和培育。

四是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策支撑。尽快研究形成具体、翔实的“创新之核”建设实施方案并扎实付诸实施。

让人才政策激发“第一资源”巨大能量

市政协委员淮安区联系小组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文件,打造了引才育才“强磁场”。为全力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对我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发展体系的支撑作用,建议:

一是持续提升人才政策集成化。线下加强组织集成,对各类人才政策进行梳理整合。线上加强信息集成,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是持续提升政策执行精准度。政策集中发布,提升政策知晓度。信息精准推送,探索“套餐式”“定制式”人才政策服务。政策快速兑现,打造人才政策线上申报系统。

三是持续提升政策落实有效性。坚持需求导向,持续健全完善现有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发展导向,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坚持效能导向,实现人才政策闭环管理。

聚焦新型工业化 打造发展新引擎 全面加快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步伐

市政协委员盱眙县联系小组

建设宁淮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助力淮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为此建议:

一是突出产业支撑,推动从“帮扶输血”转向“自主造血”。在招引龙头企业上求突破,在承接产业转移上下功夫,在打造研发平台上出实招。

二是优化合作模式,推动从“协作共建”转向“融合共赢”。推动协同化运行,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速一体化发展,将南北共建资金优先用于周边配套,共同打造一体化融合示范园区。促进多元化投入,落实宁淮两市合作协议,设立共建园区产业引导基金,制定专项优惠政策。

三是完善要素配置,推动从“园区建设”转向“产城融合”。加速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破解交通瓶颈,加紧推动人气集聚。

用好淮安水土优势 做大“淮安大米”产业

市政协委员金湖县联系小组

淮安拥有特有的水土优势,水样中总铅、总铬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未检出”区间。如何让好水好土种出好味“稻”,做大“淮安大米”产业,唱响“淮安大米”品牌?建议:

一是高位统筹谋划,全市一体推进。创建“淮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牌共创”。

二是制定种植标准,提高生态价值。大力推广稻虾、稻蟹、稻鸭等有机绿色种植,以生态优势助力“淮安大米”产业发展胜势。

三是立足招大培强,健全产业链条。大力培育集“科技育种、基地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四是加大营销力度,强化品牌宣传。挖掘淮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讲好“淮安大米”故事,丰富品牌内涵。

以规划引领推动资本下乡 促进乡村振兴先导区产业发展

淮安市工商业联合会

走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需要加强规划引领,推动乡贤回归、资本下乡。为此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与空间规划。制定乡村振兴先导区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导乡村产业布局。

二是完善政策及金融支持。完善资本下乡财税扶持、信贷担保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引导工业、商贸、旅游企业和返乡农民投资参与先导区建设。

三是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先导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强项目落地所需的消防、给排水、燃气、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精准洽谈、引进专项人才,加大新型乡土实用人才培育力度。

五是统筹土地供应和收益分配。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挂牌出让、转让试点工作,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做法。

六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品牌塑造。持续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增强品牌意识。

关于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淮阴区联系小组

面对当前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职能。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街道社区服务功能,将养老服务纳入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做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场所、职能上融合融入。

二是强化用房保障,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狠抓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四同步”要求的落实,强化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验收、移交和管理全过程监督。

三是做好扶持引导,推进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引导各类主体介入社区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养老服务。

四是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在社区拓展综合服务模式,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向自然村延伸。

守好“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农工党淮安市委员会

中共淮安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生态环境”作为重点重抓的四件大事之一,提出“三个千万不能”工作要求,充分彰显了市委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工作推进保障机制。加大统筹力度,建立党政双组长领导机制,系统梳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的重点改革事项。

二是摸清生态产品价值家底。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普查,建设自动化数据核算软件平台,动态高效监测生态产品价值底数。

三是推动生态价值交易“变现”。积极培植生态资产市场主体,组建生态金融专属机构。

四是加快产业绿色发展转型。高起点开展生态品牌策划和营销,打通利用生态优势提升农产品溢价通道,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更好助力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推进“数智”转型 赋能淮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民革淮安市委员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市连续获评省制造业“智改数转”、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但在智能制造方面还存在诸多弱项短板。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激发内生动力,以市场形势、行业竞争态势触动企业“智改数转”。打造应用场景,分类推进示范车间、示范工厂、标杆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制定行业指南,按照“一业一策、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原则制定实施指南。强化人才培育,在现有人才政策下,出台数字技术人才叠加政策。

二是培育生态体系,汇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业,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畅通企业资源内循环,提升企业数据安全性。

三是完善政策保障,增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后劲。着力项目招引,拓展扶持政策,优化税收管理,创新保险服务。

聚力发展水运事业 助推重特大项目落地

民建淮安市委员会

要打造“物流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助推重特大项目落地,应围绕建设“全国内河新中心、现代枢纽新城市”目标,充分发挥我市内河航运的独特优势。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对水运项目布局规划、建设实施、资金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进一步提升水运物流服务保障能力。

二是加大内引外联,强化枢纽地位。强化与徐州、连云港、盐城等地的联动发展,加强与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港口的互动合作,拓展与省内外大型港航物流企业的合作。

三是提升联运水平,推动港产融合。加快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加强水运与“7+3”先进制造业集群融合发展,加快头部航运服务企业集聚。

四是加强队伍培养,形成人才集聚。制定有竞争力的吸引政策,加快建设“高精尖缺”航运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打造港航物流人才培育基地。

做强园区平台 推动集群发展 加快打造淮安“舌尖上”的产业航母

市政协委员清江浦区联系小组

近年来,我市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上聚力发力,特别是《关于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有力推动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培育壮大。市委提出全面振兴县域经济,食品产业是重要突破口。为此建议:

一是注重全局性,科学统筹谋划食品产业发展。统筹食品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市级食品产业发展协调机制,设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

二是增强承载力,建设高品质食品产业园区。建设规模化产业园区,构建多园共建共享格局,加强中小型食品企业孵化。

三是突出针对性,加强食品产业链招商。围绕现有支柱食品产业和龙头企业,编制招商图谱,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和频次,招引更多国内外品牌食品企业入驻。统筹全市招商信息。

四是激发创新力,增强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研究开发淮扬菜预制标准。

努力凝聚海归力量 精准助力产业发展

致公党淮安市总支部委员会

海归人员本身自带创新创业项目,又与海外市场、企业、技术联系紧密;既有项目转化潜力和需求,又能持续为招商引智提供信息和对接渠道。为此建议:

一是聚焦建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项目和人才“引得来”。围绕我市“7+3”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聚焦现有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引导海归人员和海归人才加快布局上下游关联企业。

二是聚焦政策资金机制,推动产业项目和人才“留得住”。政策方面,对海归人员等创立的重点科技型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一人一策”。资金方面,不断提高创业贷款额度、减免担保费率。机制方面,建立海归人员创业项目意向库。

三是聚焦平台基金服务,推动产业项目和人才“用得好”。平台方面,充分发挥我市创客空间、孵化器、留创园等创业平台作用。基金方面,用足用好淮上英才创投公司等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方面,提高涉侨涉外领域“一件事一次办”比例。

发展环洪泽湖生态经济 助力上岸渔民续写“日出斗金”致富梦

市政协委员洪泽区联系小组

在洪泽湖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前提下,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快发展环洪泽湖生态经济,解决上岸渔民就业谋生、创业致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建议:

一是落实两项规划,为上岸渔民打开致富之门。研究制定“淮安市环洪泽湖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和“洪泽湖生态产业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相关县区编制分项实施方案,形成市级统筹、县区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培育三个龙头,把上岸渔民引上致富之路。选优配强龙头支部,打造能带领渔民致富的开路先锋、攻坚团队。引进建设龙头项目,着力招引培育整合资源能力强、市场发展空间大的优质项目。扶持壮大龙头村居,积极尝试推动强村带弱村、强村并弱村、渔民进强村。

三是实施四项工程,帮上岸渔民打牢致富之基。四项工程分别为湖区通达工程、平台建设工程、“还湖于民”工程、兜底保障工程。

依托淮阴师范学院 打造淮安优质基础教育品牌

淮安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

淮安素有尊师重教传统,基础教育质量始终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市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挥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横向带动作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缩小区域和校际差距。为此建议:

一是协同组建基础教育新发展联盟。建立高层次教师培育体制,健全乡村教师定培机制,开展基础教育优质学校结对创建。

二是协同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实施“名师名校长成长计划”,设坊立站融通教师实践,开办“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教科研讲堂。

三是协同共建教师教学融媒体中心。搭建联盟教师教学展示平台,方便对外联系学习、展示交流。新建联盟教学数字化研修中心,区域共享教师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打造数字化教研空间。开设教师教学智慧课堂,创建有淮安特色的智慧教学新模式。

充分释放学前教育资源 推进普惠性托幼一体化发展

民进淮安市委员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不断加大学前教育阶段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为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保障,切实解决“补生源”和“带娃难”问题,建议:

一是深化顶层设计,建立普惠性托幼一体化政策指导体系。建立健全扶持制度和托育服务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工作指南,指导托育服务机构多样化发展。

二是对标对表规划,推进形成普惠性托幼一体化发展格局。优化全市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统筹公办园与民办园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普惠性和市场化托育服务机构比例。

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夯实普惠性托幼一体化发展硬核支撑。加强托幼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加快建设托育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关于打造我市“秀水长流”生态名片的建议

民盟淮安市委员会

我市部分河道存在淤积堵塞、断头河浜、水系不畅等问题,无法保障合适的生态流量,影响了水生态和水景观。为此建议:

一是深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秀水”托底。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补齐乡镇污水收集短板,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

二是拓展水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为“秀水”点睛。充分利用淮安良好的水生态优势,做足做好水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文章,展示水韵淮安独特魅力。

三是探索水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为“秀水”增值。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对废水排污权和水环境容量等准公共性生态产品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四是注重水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长流”建制。扎实做好我市湿地保护条例修正工作,加强境内生态用水保障,科学合理分配水资源。

2024-01-17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37968.html 1 3 政协淮安市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