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据了解,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经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后,在市人大全程监督指导下,圆满完成年度实施任务。
在冬日暖阳下,翻看过去一年的民生“答卷”,让我们重温和见证民生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92万个。新增7个省级、15个市级普惠托育机构,新增普惠托位1029个。改造提升145所学校教室照明系统,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1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市坚持以优化资源供给为核心,不断提升教育普惠水平。实施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印发《关于推进县中振兴的意见》《关于关爱激励教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设立县中振兴专项资金,建立覆盖全部学科的14个学科教研基地,深入推进高品质示范(特色)高中及省星级高中创建行动,县中振兴全面提速。高质量实施省、市政府普惠托育民生实事项目,创成3个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1个省级社区托育示范点。持续实施“明眸工程”,共改造教室3465间,投入经费1351万元。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各学段学生进行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我市积极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完成2023年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平台申请、汇总、上报、发放工作,共资助7.49万人,发放资助金1.14亿元,确保我市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加快推进市直4所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实现中心城区急救“120”一体化运行。新增3个五级中医馆、9个四级中医馆。开展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筛查实现“应筛尽筛”。为全市适龄儿童免费接种水痘疫苗,累计接种超22万剂次。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市四院和市二院厦门路院区两家定点医院按照省定标准完成改造,共储备定点医院床位1000张。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白云路院区)和市二院能源系统节能提效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使用,市中医院中医药综合楼项目和江苏省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淮安急救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全市累计投资1.26亿元对15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建成居民健康体检与管理中心3个、接诊分诊中心3个、康复疼痛诊疗中心5个、消化内镜中心8个、中医诊疗中心7个、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管理中心1个、口腔(五官)诊疗中心1个、妇女儿童诊疗中心1个,血液透析中心5个,共计34个功能中心。
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2089套,完成量全省第6,开工率120.89%。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03套(间)。改造老旧小区206个,总建筑面积245.75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4964户。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串联起古淮河湿地公园、樱花园、桃花坞、柳树湾等10个生态公园,辐射范围43平方公里。
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关系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我市通过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既改善了老百姓居住条件、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又改变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还拉动投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多措并举齐发力,城乡“颜值”再提升。打造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开放连通工程,古黄河南北两岸已形成一条通路、透水、复绿、融心、水绿贯通的城市绿脉,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开放、绿色、舒适的休闲活动空间。板闸遗址公园(中国水工科技馆一期)、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工程建成投用,满足市民游客休闲、游玩、消费需求。全市共建成绿美村庄23个,新增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0个,让农村美得有底气、美得有内涵、美得有活力。
优化群众出行条件
完成环洪泽湖公路连通工程建设并实现通车。13个区域路网畅通工程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331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605公里,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330%、320%以上。
改善区域路网,让百姓行得畅。实施清隆桥改造及天津路接线工程、惠民桥改造、珠海路综合提升、承德路综合提升、清江浦区龙爪路(延安东路—清安路)工程、清江浦区勤政路工程、淮阴区盐城路工程、淮阴区香江路工程、淮安区规划一路工程、淮安区规划二路工程等13个项目,提升了中心城区的交通运输能力。
环洪泽湖公路是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170.87公里(含5座大中桥梁),同步实施交安设施、景观绿化、服务驿站等附属配套工程,总投资12.7亿元。项目建成对提升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平,发挥洪泽湖独特的区位、生态、文化价值,助力沿湖地区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要振兴,交通需先行。我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农村公路项目的建成通车,有效地将县域内重要产业、旅游景点、传统村落等串点成线、连环成网,安全、畅通、高效、经济和惠民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优化公共文体服务
全年“送戏下乡”380场(次),开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3323场(次),发放文旅惠民卡(券)20.1167万张,对2.5万户农村低保户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进行补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7万场。
“送戏下乡”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表演。我市下发《关于调整“送戏下乡”方式的通知》,全力推动“送戏下乡”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借力代表委员、加强市级统筹、精选演出节目、优化时间地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部门联动6项工作方式转变,促进了戏曲艺术在全市农村地区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丰富了基层文化惠民产品和服务供给。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群众的心里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五大平台”职能,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精心策划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7万场,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为让更多的市民共享淮安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我市以淮安文旅惠民年卡为载体,通过整合全市收费景区、文化场馆、影院等资源,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一揽子文旅惠民产品及一系列文旅惠民消费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进一步解决困难家庭看电视难问题,切实保障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低保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我市给予2.5万户农村低保户收看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补贴。
提升就业创业水平
为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4.52万人次,为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41万人次,支持成功创业1.01万人。分类开展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1.8万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2036个。组织6期退役军人特色培训班,培训学员440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保”之首。我市深入摸排就业困难人员,积极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扎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宣传、申请、审核、发放工作,多举措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与此同时,秉持“政府支持、部门协作、银行聚力”的总体思路,重点落实“宣传重精准、对接重成效、经办重及时”的工作举措,全力打造“富民创业”本地化品牌,推动民生实事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管理经营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型培训142期,职业农民技能水平、整体素养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助力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我市组织退役军人特色培训,培育打造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实施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法律进基层“护戎江淮”行动。
提升基本保障水平
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719.52万人次受益。完成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提标工作,累计为6823名困境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8453万元。兜底保障困难群体住院合规费用报销,共支出4582.01万元。新增寄宿制托养残疾人210人。完成288间事实孤儿“梦想小屋”建设工作。
我市将符合政策的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逐步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为兜牢我市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网,进一步维护困境儿童生存权益,我市将集中供养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和监护缺失儿童基本生活费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727元、1909元和1528元。为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我市对发生重特大疾病、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参保人员,给予医疗救助和合规费用兜底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
通过整合社区医疗、民政养老、残疾人托养等多方面力量,我市投入800余万元,构建起“156”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服务格局。通过建设“梦想小屋”项目,有效改善困境青少年群体学习生活环境。我市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相结合,同步招募700余名“希望家长”,承办江苏省“希望家长”培训班,提升关爱帮扶专业性,用满“淮”的热忱给孩子们送去了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提升惠企惠民服务水平
新建城镇标准化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0个,全面完成241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新增16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累计建成镇(街)服务站103个、村(居)服务点1584个,镇、村两级基层医保公共服务覆盖率均达到100%。深化“淮上关爱一件事”改革,新增20类“一件事一次办”已全部上线运行。累计完成100个小区电梯、地下室通信设施安装改造目标任务。
为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我市整合利用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力量运营,提供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应急支援、技能培训等服务。为提升惠企惠民服务水平,我市全力推进“1+8+N+X”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
我市通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数据共享、新技术应用等综合施策,实现74类“一件事一次办”,基本做到办一件事“只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我市积极协调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全力推进“100个小区电梯、地下室手机信号覆盖提升工程”。三大运营商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按照“一区一案”原则制定具体施工方案,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节点化推进。
提升城乡公共设施功能
新建、修复10个污水治理设施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建设计划。城南水厂扩建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9个不淹不涝城市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慢行交通优化和静态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新增共享电单车投放6000辆、新建改建单车驿站1037个、改建智能微型充电柜15个、道路泊位智能化改造1200个。打造195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全市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超95%。
我市在盱眙、洪泽等5个县区共新建、修复10个污水治理设施,项目年度投资约3.8亿元,项目建成运行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针对城市化发展中“农区变城区”“地上地下建设不同步”等原因造成的排涝能力不足问题,我市投入1.58亿元实施外排河道整治、雨水管网改造、泵站提升等9个防洪排涝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低洼易涝片区综合整治,打通城市行洪堵点、淤点,进一步推动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
在慢行交通方面,我市实现“两小车”融合,实现公交站台和住宅小区周边、核心商圈、轨道交通站点在100—150米范围单车驿站全覆盖,切实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垃圾分类方面,我市对581个四分类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居民小区环境显著改善,垃圾分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对50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抽检29840批次,完成43家名特优小作坊考评验收,642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餐饮具洗消保洁工作通过验收,30家婴配乳粉经营单位纳入智慧监管体系。实施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程,推动415户商户完成“瓶改管”“瓶改电”改造工作。完成2225栋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聚焦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和难点,我市实施以透明抽检为核心的“放心检”、以提档升级为核心的“放心小作坊”、以检测准入为核心的“放心菜”、以物理消毒为核心的“放心餐具”、以智慧监管为核心的“放心乳”治理工程。举办向人民报告活动,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督员、媒体代表和网友,实地观摩展示工作成效,交流座谈倾听意见建议,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瓶装液化气因需要经常换瓶使用而易产生泄漏点,相比管道天然气和电力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我市在清江浦区、淮安区选取餐饮商户集聚、人员密集等重点区域作为试点,开展“瓶改电”“瓶改管”工程,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通 讯 员 傅根生 潘旭东
融媒体记者 刘 权 吴海涛/文
融媒体记者 刘志钧 王 昊 管伟法 谭 鑫 赵启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