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 蔚 许一欣
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检察院将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检察履职的重中之重,探索“精准评估、精准办案、精准预防、精准治理”四步工作法,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打造“检护发展、至淮则安”经开区样本。2020年以来,经开区检察院共办理各类涉企案件121件,其中1件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1件案件被最高检工作指引收录,1件涉台企案件被省委政法委评为全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连续三年均有案件入选全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护企办案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护航民企工作专班负责人李思雪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精准评估
成为涉案企业“贴心人”
制定出台《服务企业九条措施》,持续实施“检护企航”项目,建立完善“打击、保护、监督、预防”四位一体的服务企业工作架构,确立“护航民企、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检察履职服务发展大局的首要工作地位,明确检察护企的“方向标”。
逐案开展企业情况调查和办案影响评估,准确了解企业涉法涉诉需求。将涉企刑事案件细分为企业涉嫌经营性犯罪、企业管理人员涉罪和企业遭侵害三类情形,实行分类“点餐”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督促追赃挽损、监督撤案、羁押必要性审查等不同措施,先后监督清理涉企挂案9件,帮助企业追赃挽损500余万元。
精准办案
争当法治环境“守护者”
组建涉企办案团队,增强护航发展动能,通过专题辨析会、案件剖析会等,锻造审慎专业精细“求极致”的办案理念,促进专班人员的能力提升和作风养成。加大对涉企司法活动的监督,监督再审31件商事虚假诉讼案件,撤销近亿元虚假债务,移送线索问责3名司法工作人员;监督解决管理人怠于履职等5类企业破产多发问题。
开展专题法研社、专项小课堂,研究学习涉企疑难复杂案件、涉企办案新规等,通过“两加一减”考评机制,激发办案团队工作积极性。妥善办理一起涉台企行政监督案,督促人社部门准确适用工伤申请延时条款,发放8万余元工伤待遇款,实质性化解持续4年的劳资纠纷和行政争议。
精准预防
打造个案整改“矫正器”
引导涉罪企业重回正轨,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探索建立异地大数据企业第三方监管模式,被最高检工作指引收录。深挖发案诱因,向被害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函》12份,协助堵塞管理漏洞19个。以个案整改促类案防治,向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同类型企业报发风险研判和检察建议7份,办理某企业员工职务侵占案,入选全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
找准预警方向和切入点,使预防工作从“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转变。加强以案释法和按需普法,近三年面向涉案企业开展员工座谈、案例警示、庭审观摩和法律咨询等活动30余次。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检察开放日活动,征集民营企业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精准治理
拧紧类案防范“安全阀”
建立涉企风险研判机制,透过典型个案开展类案分析,深入调研预警行业共性风险。近三年,围绕涉企诈骗案件、员工职务侵占案件多发等问题制发《风险研判》《检察建议》10份,提出防范建议,实现“已病”和“未病”共治,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围绕建议内容督促开展行业专项治理,就区内某企业贵金属生产原料被盗问题,会同公安机关整治关停附近5家违规经营的贵金属回收门市,净化企业周边环境。对涉嫌收赃1500余万元的5名嫌疑人立案监督,斩断下游销赃渠道,立足职能护链强链。近三年来,区内涉企刑事案件发案量下降40%,企业投资更加安心,生产运营更加安宁。
淮安经开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检察职能,着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淮安经开区新实践贡献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