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高婷婷 通讯员 王一森
“就是这个人。快!他上了一辆出租车。”孟明指着屏幕上一个模糊的身影对同事说。经过侦查,孟明锁定了一名盗窃了十余辆电动车的犯罪嫌疑人。当天,他连续查看了近6个小时的监控视频,眼里布满血丝,来不及吃晚饭便匆忙带上装备实施抓捕。
孟明今年35岁,现为市公安局淮阴分局果林派出所副所长、四级警长,自2011年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派出所。熬夜、加班、紧急抓捕……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在同事眼中,孟明有一股“钻劲”和“韧劲”,常常取得所里破案量第一的成绩。
真情温暖群众 他说:“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成警察。”
提起破案“秘笈”,孟明说:“我从来没把自己当成警察。”在孟明看来,民警为民,就是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以心换心,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中。
每次接到警情,孟明都是争分夺秒,到达现场后又分外耐心。前不久,辖区有一户人家的老人去世,两兄弟因为遗产分配问题发生纠纷。孟明没有以警察的身份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耐心倾听双方的想法,分析前因后果,劝说两兄弟以和为贵。此后,孟明经常到这户人家聊聊家常、谈谈心。在他坚持不懈的开导下,两兄弟终于握手言和。
“许多案件当事人都容易激动,只有让他们充分表达,把情绪宣泄出来,我们的话他们才能听进去。”孟明把每一次出警都当成一次倾听的机会,帮助当事人理清事实,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处理问题。孟明曾接触到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正向引导,误入歧途。孟明将他带回派出所,谈了半个多小时,留下他的联系方式以便日后跟踪走访教育。像这样留下当事人联系方式、方便长期联系的,不胜枚举。
“小警情连着大民心。”孟明始终认为群众事无小事,只要群众需要,他就会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在他入警第一年,就有人在媒体发文《淮安好人:你们淮安的警察真是活雷锋啊!》来寻找做好事不留名的他。
临危不惧夺刀救人 他说:“再危险,我都会往前冲。”
回忆13年来工作的点滴,孟明笑着说:“都是日常工作,没什么特别的。”可就在几年前,在淮阴区长江路小区,孟明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时在现场,20多岁的小杨掏出匕首,扬言要杀了女友。孟明和同事赶到现场耐心劝说,可小杨情绪十分激动,死死拉住女友不放手。担心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孟明趁小杨不注意扑了上去,一把夺下小杨手中的匕首,并将他按倒在地。可被夺去匕首的小杨拼命反抗,孟明的脸上被抓出几条长长的血印。
还有一次,孟明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人要跳河自杀。到达现场后,孟明看到一名女子正坐在大桥栏杆外侧,身体慢慢向前倾斜。孟明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翻过大桥栏杆,一把拽住跳河女子的衣服。而这名女子不断挣扎着向河里跳,孟明只好一手抓着她的衣服,一手死死抓着大桥护栏,等待同事救援。好在,同事们及时将孟明和跳河女子拉了上来。事后,有人问孟明救人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有危险,他说:“警察就该时时冲锋在前,当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再危险,我都会往前冲。”
另辟蹊径成警营“柯南” 他说:“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孟明被我们称为‘果林柯南’,如果有案子迟迟办不了,就会向他请教。”同事如是说。孟明认为,一名优秀的办案民警,既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清晰的侦破思路,二者缺一不可。工作中,孟明不断精益求精,在错综复杂的线索面前总能快速找出关键线索,为破案指明方向。
市第五人民医院工地建设过程中,出现工地财物被盗的情况,尤其是电缆线被盗,需要重新购买铺设,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孟明仔细勘查现场,认为极有可能是工地内部人员所为。因工地工人多达上千人,到过案发现场的人更是数不清,为案件侦查增加了难度。勘查过程中,孟明发现好几个案发点,都有一个很特别的脚印。有了这个发现后,孟明灵机一动,在工地门口泼了一大盆水,每天工人上下班时,他就在一旁观察工人走过后留下的脚印。功夫不负有心人,孟明发现有个袁姓工人的脚印与案发现场的脚印高度相符。经过审问,袁姓工人如实供述了利用工作便利多次盗窃电缆线的犯罪事实。“洒水破案”的另辟蹊径之举让同事们对孟明刮目相看。
面对群众,他春风化雨;面对危险,他英勇向前。“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对得起这身警服。”孟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