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设置儿童主任是建设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打通儿童福利体系“最后一米”的关键所在。盱眙县针对儿童主任兼职多、身份角色定位不清、工作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强以及普遍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积极落实联动制度,拓宽联动工作平台,完善“儿童主任+”联动机制,力求破解当前儿童主任工作困境。
落实联动制度保障,明确各方工作职责。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各方主体在儿童关爱工作中的职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强制报告责任,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精准开展帮扶评估。在接收困境儿童摸排数据信息后,由镇街采取“儿童主任+社工”的形式,对儿童所处的安全环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社会生态系统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提供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专业服务。发挥源头预防优势。儿童主任定期汇合儿童督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时入户走访、核实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拓宽联动工作平台,强化服务阵地保障。规范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以“儿童友好社区”为依托,强化儿童主任与专业社会工作力量的联动,将民政帮扶政策链接到有需求的儿童和家庭,以儿童带动家庭,以家庭撬动社区,推动物质帮扶、心理支持、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精细化服务落实落地。有序推进社工站建设。以镇街为单元、村居为网格,以第三方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分批次分区域为镇街社工站配备专业社工,逐步实现社工服务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先行先试,聘请专业社工充实儿童主任队伍,建立健全考核、评估、督导制度,提升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的工作能力,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资格证书持证率,提升儿童保护的专业化水平。
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推动联席会议常态化。定期组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问题研讨、培训交流,加强资源共享、督导衔接,并注重工作后期的成果整理及经验推广。探索建立专业社工引领儿童主任开展服务、儿童主任协助专业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促进儿童主任和社工共同成长。实施联合培训工程。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社工机构负责人、儿童主任、志愿者、中小学校负责人、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开展儿童工作方法技能培训。通过链接专业社工人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讲师、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研究人员等资源,将社工实践经验、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实务方法、困境儿童法律政策解读相结合,实行全方面多层次的联动培训,为儿童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经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依托盱眙县“蓝宝”智慧未检平台,整合公安、教育、卫生等系统数据库,建立覆盖全面的动态监测系统,形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衔接顺畅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格局。
(作者系盱眙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