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羊
当招商引资从比拼土地、资源、税收等优惠政策的“红海化”竞争转向营商环境的综合竞争后,许多城市就不再轻易提及“要素成本最低”。而在“四最”营商环境中,“要素成本最低”与“物流成本最低”一起,表达了我市打造营商成本洼地的决心信心。若说决心源自“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发展责任,那么信心从何而来呢?
“地等项目”、财政奖补集成服务、人才“引育留用”政策“组合拳”……在这些实践中,整合的力量跃然可见,揭示了淮安打造“要素成本最低”的信心之源。
“整合”是一个常用术语,但日用不觉,人们很少对其具体内涵进行深入思考。正因此,淮安对“整合”的洞察才显出特殊的力道和价值:打造“要素成本最低”,绝非以不合理的要素低价吸引项目,而是通过资源的整合帮助企业实现要素成本最小化。换言之,整合是政府与投资主体围绕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展开的复杂互动,其目标是以资源的整合力换取营商环境的竞争力。
在打造“要素成本最低”的淮安实践中,整合无处不在、面向多元。淮安天合光能项目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32天的纪录,这意味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淮安完成了土地供给、能评批复、环境容量等多个环节的工作。之所以能创造纪录,关键在于通过容缺预审、模拟审查、并联审批、超前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将各环节工作有机整合,实现“发证”和“交地”同步化。同样,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以“一网通办”“一体联动”“一站直达”领跑全国,其核心经验也在于整合行政资源,(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