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版

“血染”的新天

——淮安第二次解放始末

1948年岁末的淮安地区,从古淮河畔到里运河边,战争硝烟渐渐散去。在无数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中,12月2日、9日,饱经沧桑的淮阴城、淮安城相继获得解放。两淮的解放开启了淮安的历史新局面,淮安人民自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75年来,淮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回望历史,传承精神;鉴往知来,汲取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感受两淮解放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记忆和城市精神。

■通讯员 刘 波 融媒体记者 刘 权

艰苦卓绝保卫战

淮安地区地处江北要冲,战略位置非常重要。1946年7月,撕下“假和平、真内战”伪装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的同时,集中31个旅27万人,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多路进攻苏皖解放区,矛头直指苏皖解放区中心城市淮阴。苏中和苏南新四军主力奋起反击来犯之敌,连战连捷。但根据中共中央战略部署,我军在胜利后主动北撤至两淮。

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兵分两路,继续推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淮阴城发动进攻。我军在歼敌5000余人之后,奉命19日夜北撤,淮阴城遂被占领。21日,我军主动撤出淮安城。

1946年10月、12月,我军先后进行两次涟水保卫战,重创国民党王牌军74师,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为宿北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1946年11月24日,淮北大地沦入敌手。洪泽湖附近各县党政干部、地方武装及其家属,还有拂晓报社的同志,一共2000余人,撤进了湖荡之中,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开始了洪泽湖上的坚持斗争。时值隆冬,缺吃少穿,饥寒交迫,但是广大革命者革命斗志始终不减,于12月挫败敌人的军事围剿,让敌人不敢再轻易进湖。1947年1月24日,淮北挺进支队抵达洪泽湖,长达58天的洪泽湖艰苦坚持斗争胜利结束。

根据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我军主力在宿北大捷后北撤山东地区,淮安地区军民转入艰苦的敌后坚持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敌后坚持的军民不畏强敌,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不断袭扰敌人,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丰硕的斗争成果。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我军把战线从黄河推进到长江,标志着解放战争已经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淮安地区军民开始走上一边坚持、一边反攻的战斗道路。

1947年10月,华中指挥部所属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第十二纵队攻克了五里庄、丁集据点,收复淮沭路两侧60余公里地区。淮安地区革命形势顿时高涨起来,各地武装纷纷收复失地。

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南下,十一纵队、十二纵队合组苏北兵团,旋即南下攻敌,发起益林战役,歼敌7000余人,并继续清理淮安地区之敌,解放了大片土地。7月上中旬,苏北兵团攻克涟水等县城。至7月底,除两淮尚为国民党军占据外,原苏中、苏北解放区已基本恢复。淮南、淮北解放区亦大部恢复。

势如破竹追穷寇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后,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略决战。

在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被迫收缩兵力,加强点线,实行重点防御,在华东战场集中4个兵团、4个绥靖区约60万兵力,以徐州为中心部署在陇海线、津浦线和运河线上,以巩固江淮,屏障南京。在此形势下,淮安地区成为华东战略决战主战场的一部分和重要侧翼战场。

1948年11月,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打响了。苏北兵团攻克海州北围的房山、阿湖、城头等据点,恢复了淮海解放区北部的局面。整个苏北除沿江地区、大运河淮阴至扬州段仍为敌人控制外,其他地区均已获得解放。苏北与淮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整个华中解放区的形势从根本上得到好转。随后,苏北兵团主力集结到宿迁南部地区待命。

在我军主力部队围歼杜聿明集团的同时,12月1日晨,布防泗沭县、淮阴县、涟水县一线的苏北兵团六分区独立旅趁势南下,直取淮阴城,在城外围的王营、西坝、杨二庄等地与敌交火。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淮阴外围之敌缩进城内。六分区独立旅则奋起直追,傍晚逼近淮阴城。驻淮阴国民党军慑于我军凌厉攻势,惊恐万状,一面电请上司批准撤至扬州,一面命令所属各部和地方政府星夜南逃。2日下午,国民党军撤至淮安城。同日下午4时左右,六分区独立旅开入淮阴城。

当侦知占领淮阴城的仅仅是独立旅后,国民党军队于4日下午向淮阴回窜。而六分区独立旅进入淮阴后,除留一部分承担城防任务外,其余部队挥师追击逃敌,在板闸附近与敌遭遇,双方展开激烈战斗。独立旅指战员和淮涟团战士奋力阻击,沉着应战。敌人多次冲锋,均未能向独立旅阵地前进一步。

5日凌晨,国民党军队百般无奈之下,以三个团兵力,避开独立旅正面阵地,向板闸镇东北方向山芋行等村庄迂回,企图从侧面打开缺口,突破封锁,并诱使独立旅正面放松警觉,从而达到进军淮阴的目的,但被我军识破,并遭到猛烈打击。6日、7日两天,敌人以四个团的兵力进行全面进攻,仍未能前进一步。

面对这种局面,8日上午9时许,国民党军队在离前沿阵地不远的一块空地上召开临时会议,布置新的攻势。我军炮兵发现后,连发两炮,当场击毙敌多名指挥官。国民党军遭此打击后,官兵恐惧心理加重,士气低落,当日黄昏撤往淮城休整。此时,苏北五分区主力部队前来与独立旅会合,我军实力大增。晚上,五、六分区部队分两路逼近淮城。夜11时许,五分区一个团强袭河下镇。当夜,驻守在淮安城的国民党军队仓皇南逃。

9日凌晨4时许,六分区独立旅浩浩荡荡开入淮城。至此,淮安全境解放。

解放两淮的参与者不仅有冲锋在前的将士、医护人员,还有更为广大的支前群众。为了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重新夺回政权,淮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支前,作出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以六分区为例,1946年8月至1948年12月,总计参军和上升主力部队39000多人。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前后动员35万余民工,组成担架队、大车队、小车队,运输粮食弹药,护送伤员,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其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数目之巨、时间之长,实属罕见。

两淮开辟新纪元

1948年12月2日,两淮市成立。新生的两淮市人民政府把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当作首要任务。

两淮市连续发出布告,宣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业,欢迎外逃地主、富农回乡生产,并宣告豁免1948年12月至1949年3月的营业税和日用工业品、手工业成品的产销税以及1948年下半年的粮赋,以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工商业发展。1949年1月,为发展生产,两淮市成立生产推进社。在市政府大力扶持下,王营、西坝、杨庄的盐场得以恢复。另外,还拨款300万元,扶助铁铺业生产农具,以备春季大生产需要。10日,两淮市工商界代表大会召开,34个行业的代表87人出席会议,会上成立两淮市工商业联合会,会后各行各业陆续恢复营业。华新烟厂、光华化学厂、大众牙刷厂、淮海印刷厂和大华棉织厂亦于年初陆续迁到淮阴,奠定了今天淮安市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两淮市党委和政府顺应民意,十分重视战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两淮市政府一成立,就动员市区各学校尽快复课,保证中小学生正常学习。到1948年底,六分区的区学、村学由1110所增加到1943所,中学由4所增加到6所,教师由1752人增加到4281人,在校小学生为5.15万人、中学生为1200人。1949年1月2日,新创办两淮市委机关报《两淮报》。两淮市人民医院也于这个月的4日正式开诊。

1949年3月,两淮市撤销。同年4月中旬,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华中工委和华中行政办事处撤销,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和苏北军区相继成立。5月,调整了地、县的行政区划和机构,华中六地委改为淮阴地委,第六专员公署改为淮阴专员公署,下辖淮阴、涟水等10个县。

虽然只存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但两淮市在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两淮古城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两淮的解放仅仅是淮安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见证了淮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努力,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光辉时刻,铭刻着无数革命先辈为淮安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坚定足迹,也开启了淮安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新社会的美好篇章。

2023-12-09 ——淮安第二次解放始末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35158.html 1 3 “血染”的新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