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朱月娥 蔡雨萌
通 讯 员 孙 超
宽敞明亮的活动广场、干净整洁的马路、种满果蔬的“共享菜园”……作为区人大常委会重点帮促村,和平镇唐庄村实现了“美丽蝶变”。这是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当前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情系“三农”、依法履职,全力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一幅产业兴、设施强、环境好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啄木鸟行动”为乡村振兴把脉开方
“组织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调研,采用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多种督查方式,全面排查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梳理出问题清单,在广纳民意、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更具代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在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啄木鸟行动”启动仪式上,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史卫东说。
为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啄木鸟行动”工作方案》,行动围绕水美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全面展开。区人大代表们发现的问题被逐条梳理,目前“啄木鸟行动”共发现问题32条,开展专题调研4次,已形成问题清单和调研成果并交区政府办理和参考。
清江浦区副区长尹希海介绍,在制订《关于加快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清江浦区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吸纳了区人大代表在“啄木鸟行动”中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把准工作方向、细化工作举措,在公共空间治理中,已累计整改清收空间问题4905个,收回土地面积5592.25亩,为乡村振兴相关项目用地提供保障。
企业家帮扶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在涟水县陈师街道万亩百药园内,省人大代表、江苏同正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林带领清江浦区黄码镇甘露村党总支书记张子轩等人考察学习中草药种植。“酒香也怕巷子深。甘露村农产品有特色,但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可以试试网络直播销售。”同行的企业家代表提出建议。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清江浦区人大办公室印发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人大代表促增收”专题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人大代表促增收行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原则、工作目标、推进方案等,在4个重点帮促村建立由1名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1个人大工作委员会挂钩、4名企业家代表结对的“1+1+4”工作机制,从产业项目导入、基础设施完善、专项资金争取、特色产品促销、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精准化开展活动,助力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深调研、谈感受、献良策、求实效,为乡村振兴装上“新引擎”。“今年以来,甘露村在区人大代表的助力下,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局限,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方式,以网络直播间为载体,通过‘小屏幕’打开‘大市场’,首次直播累计关注人数达3570人次、点赞量超过3.3万,让更多农产品插上‘云翅膀’,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过100万元。”张子轩兴奋地说。
“河长制监督员”为乡村振兴擦亮底色
晨曦初露,清江浦区人大代表、和平镇后左村党支部书记、“河长制监督员”刘兵已完成了中干渠巡河工作。“我家就住在中干渠旁,小时候渠水很清澈。作为‘河长制监督员’,守护好中干渠就是守护我们这代人儿时的记忆,我深感责任重大。”刘兵说。
清江浦四水穿城、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区内共有6条省级流域性河道、2条省级区域性河道、26条区级区域性河道、10个小型城市水面,另有乡级骨干灌排河道141条,村级沟、渠1048条。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在对“河长制”工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建立人大代表河(湖)长制监督员制度实施办法》,对人大代表河(湖)长制监督员工作予以规范,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监督管理等事项,让“河长制监督员”成为“河长制”工作的宣传员、联络员、信息员和研究员,把群众从旁观者变为河道保护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进一步营造群众积极爱护河道水域环境的氛围,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由“有名”向“有实”、“有实”向“有力”、“有力”向“有效”的转变。
“‘河长制’的实施,打赢了一场生态河湖保卫战,而选聘‘河长制监督员’,则是清江浦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画卷的一场守卫战,擦亮了我区乡村振兴的底色。”史卫东表示,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准人大工作重点和方向,依法行使好人大各项职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清江浦区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