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会

淮安:释放仲裁效能 赋能社会治理

(上接A1版)为民商事纠纷化解增加仲裁解决渠道。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金融领域推广运用仲裁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合同文本,引导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签订合同时选择仲裁,提高地方法人机构合同纠纷解决方式的仲裁选择率,实现重点企业优先选择仲裁解纷,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与文旅局等重点部门共同建立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旅游投诉调解与仲裁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建立纠纷快速调解仲裁规则,依法依规公正及时对纠纷案件进行调解、裁决。

因案施策,聚焦矛盾化解“多点发力”

淮安仲裁委始终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把仲裁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树立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价值目标,在办理群体性、多发性、涉外型纠纷案件中变被动为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萌芽,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

在化解群体性纠纷上有实招。充分发挥尊重仲裁当事人意思自治、快捷高效、一裁终局等优势,对移送仲裁和当事人主动申请仲裁的群体性纠纷案件,将“调”的便利性与“裁”的权威性有效结合,公平公正处理,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近年来,分别化解某商贸城、某装饰城两起群体性近千份合同纠纷,化解了千余名当事人的矛盾,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在化解多发性纠纷上有妙招。近年来,物业矛盾纠纷多发,约占12345热线投诉的70%。淮安仲裁委精准发力,加强与市区两级法院、市住建局等部门的互动交流,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物业矛盾纠纷,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紧密协作的联合机制,充分利用仲裁便捷高效优势,2021年以来化解物业矛盾纠纷1500余起,其中50%以上以调解、撤裁结案,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化解涉外纠纷上有新招。淮安是台资集聚示范区,共有台资企业1400余家,如何审慎处理涉台纠纷是仲裁机关关注的重点课题。淮安仲裁委紧扣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台资集聚示范区要求,将服务台企台商作为涉外仲裁的重中之重,与市台办联合成立台企纠纷诉讼仲裁案件调解委员会,建立涉外仲裁员专有名册,2019年以来审结7起涉台仲裁案件,其中调撤4件,为优化淮安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了仲裁力量。

数字赋能,建好群众身边的“仲裁驿站”

淮安仲裁委将仲裁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发挥职能优势,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创新网络仲裁、码上仲裁平台,变等当事人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主动靠前提供风险防范、合同规范、纠纷化解“全链条”服务,让仲裁法律制度更好地走近群众,实现仲裁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创建网络仲裁平台,提升智慧仲裁效能。全面推进“互联网+仲裁”服务,全面升级改造仲裁网络办案平台,当事人可通过该平台在线立案、开庭、提交证据材料、查询仲裁进度、调解等。2022年6月创建“仲裁员网上办案系统”,为仲裁员提供信息化办案渠道,提高工作效率。至今共受理网上立案申请74件,实现网上开通103次。

创建“码上仲裁”平台,实现“市县镇村”仲裁治理全覆盖。将“有事好商量”政协协商议事工作与“数字仲裁”建设创新融合,通过增加仲裁模块,打通全市1782个村居数字智慧平台数据链路,同时恢复设立县区仲裁分会,实现仲裁治理工作线上线下同步、融合互补,实现全市域仲裁治理全覆盖。同时将313名社会法律经济专家仲裁员分行业分地域与“码上仲裁”相对接,强化源头和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落实全覆盖无缝隙的社会公共治理服务。

创建商事专家治理平台,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突出发挥仲裁的高效性、广域性、灵活性等突出优势,重点围绕我市打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在国家经开区商会、物流产业商会、贸促会等12家商会(协会、学会)设立仲裁服务联络站,并增聘了一批商会律师和优秀企业家为仲裁员、调解员。今年以来,受理知识产权纠纷8件。

2023-11-19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33128.html 1 3 淮安:释放仲裁效能 赋能社会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