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晓罡
本报讯 近日,洪泽古灌区成功入选2023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洪泽古灌区位于洪泽区境内,西依洪泽湖大堤、东至白马湖、北临苏北灌溉总渠、南至淮河入江水道,控制灌溉面积48.13万亩。洪泽古灌区源于破釜塘,始建于公元199年。灌区的水源初为破釜塘、白水塘,明代大修洪泽湖大堤,拦蓄淮河水形成洪泽湖,洪泽湖淹没破釜塘、白水塘,成为灌区的水源。唐代在白水塘的挡水工程“唐堰”上设八斗门取水,水门下开五条干渠(青州泾、徐州泾、大府泾、竹子泾和棠梨泾)输水灌溉;明清在洪泽湖大堤上建闸坝和涵洞泄水,下接白水塘时期输水河道,输水河道为灌排兼用,在河道上建坝拦蓄泄水,在河堤上建闸涵引水灌溉,并延续至近代;当代,在洪泽湖大堤上建周桥和洪金涵洞,从洪泽湖取水,配套灌排渠道,取代古闸涵和河道的灌溉功能,古徐州泾、竹子泾、棠梨泾成为灌区排水干沟,形成周桥和洪金两个大型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