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一次探索,催生“一套经验”
“谢谢老战友!”淮阴区某村村民老何拉着调解员王海林的手久久不放。如此动情的一幕,就发生在“老兵调解工作室”现场。
老何退伍后被分配在邻县的一所学校,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住在学校宿舍。退休后,按照规定老何必须搬离,可老家的老房子破旧不堪,老何准备把老房子拾掇拾掇,可村里却不允许他修缮施工。
这可急坏了老何,听说区里有个“老兵调解工作室”,老何急匆匆地奔区里。负责接待老何的调解员王海林了解了老何的烦心事后,立刻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老何的老房子原本已被纳入拆迁范围,为防止原住宅面积有改动,村里决定,房屋拆迁之前,禁止任何施工。王海林一边向村里解释老何的特殊情况,一边做老何的思想工作,劝他仅对房屋破损部分进行维修。经过王海林以心换心的劝说,老何的心结被慢慢打开,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近年来,我市在县区、镇街全面建立服务退役军人的专门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室,实现“老兵调解”组织网络市域全覆盖,目前共建设“老兵调解”组织(窗口)748个。同时,从标准建设、职能定位、规范运行三方面着手,确保将服务退役军人的调解组织打造成退役军人心理情绪疏导站、维护权益保障站、法规政策宣传站、诉求反映联络站。
如今,“老兵调解工作室”已经成了全市退役军人谈天说地的舒心之地,老兵们有时间都喜欢到这里坐一坐、拉家常。谈到调解的“秘诀”,王海林感慨,调解工作可不光是耍嘴皮子的“嘴把式”,还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有理有据。
老兵调解员如何选聘?我市坚持“政治可靠、勇于担当、诚实可信、公道正派”16字原则,选聘对象为优秀退役军人。目前,全市共有老兵调解员1126名,涌现出了刘国旗、裘化荣等一批典型人物。
一个目标,开辟“一条路径”
多年的工作实践,老兵调解员们有这样一种深切体会:很多情况下,除了合规合法,更要用心用情,善于“直叩心门”,才能“事心双解”。
2021年,孙某某来到“老兵调解工作室”求助。交谈中,调解员发现,孙某某与村委会产生分歧的“根子”并不是拆迁补偿款,而是孙某某觉得自己身为一名退伍老兵,没有得到尊重,最终导致双方关系越闹越僵。
调解员随即进村实地走访,查阅与案件有关的分地账目,与村委会确定补偿标准。同时,针对孙某某的心结,邀请心理咨询机构共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走出内心的“困境”。看到“老兵调解工作室”公平公正处理了纠纷,孙某某感动地说:“‘老兵调解工作室’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我的心思。”
近年来,以“事心双解”为目标,我市创新建立“老兵调解+定制服务”工作机制,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心理危机干预等融入人民调解过程,既“坐堂问诊”,又“出门巡诊”,提供个性化、定制式服务。
截至今年9月,全市“老兵调解”组织为退役军人开展心理疏导2020次、政策解读6219余次、法律咨询11269次、就业帮扶463次。
除此之外,我市还利用“老兵调解+微网格”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通过“老兵调解+定期研判”工作机制强化预测预防预警,与退役军人事务、民政、信访等部门联动协同,构建“老兵调解+联合融动”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流转疏导,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