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经开区风采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

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引领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通讯员 乔 晔

近日,淮安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精准服务企业,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案例,从全国600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3年度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这标志着淮安经开区以社会共治引领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推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优服务圈

跑出助企便民“加速度”

该局践行“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服务宗旨,对食品生产许可事项实行端口前移,审查专家提前介入,在项目规划建设之初开展证前指导,避免企业走弯路。对申报许可的低风险食品经营市场主体,开通“云申报”通道,由监管人员“云核查”经营场所,一年来采取不见面“云审批”方式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413张。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平均发证时间比法定时限缩减50%以上,最快在24小时内审批办结。餐饮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发证数量同比增加124%。

选派专人驻点农贸(批发)市场,指导开展食用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提高市场的快检能力和效率,今年以来对大型农批市场开展快检1041批次,合格率100%。进一步扩大抽检覆盖面,全年食品抽检1968批次,合格率98.12%,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稳向好。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模式,给予企业一定的容错空间,为多批次抽检不合格企业提供后处置“专家门诊”服务,上门“把脉问诊”,用有“温度”的执法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逢十行动”等活动,邀请新闻媒体走进食品生产企业,宣传推广地产节令食品。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区内食品企业与西游乐园合作,推出富有淮安特色的新式糕点,探索美食文化与西游主题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举办“食安经开区中秋惠乐购”、小康城首届美食文化节暨“小康味道”美食争霸赛等系列活动,开通上下游企业、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供需“直通车”,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打造精品区

擦亮食安经开“金招牌”

着力提升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全面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动态工作机制,抽考覆盖率、合格率及自查率、报告率持续保持100%。食品生产企业中,取得ISO22000认证的占比24%,取得ISO9001认证的占比21%,乳制品、肉制品生产企业HACCP认证率达100%。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推动小作坊大提升,深挖小作坊的内在价值和市场潜力,依托“透明食安”平台,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为入驻的13家小作坊量身定制改造清单,优化工艺流程、完善生产制度、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强化食品安全培训,打造淮安市名作坊制作中心,形成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小作坊”。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2家省级“名特优”小作坊和1家省级示范小作坊。

创建美食示范街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南昌路餐饮放心消费示范街与威海路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聚力推进小康城美食精品示范街区建设。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名片更加闪耀,多家淮扬菜餐馆成为网红打卡地。引入“4D”“五常”先进管理模式,全方位指导餐饮店人员培训、餐具洗消、定期自查等内容,提升餐饮业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提升融合力

画好社会共治“同心圆”

消费者满意度是市场环境的“睛雨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你点我检”活动,围绕消费者密切关注的肉制品、乳制品、糕点等品种,今年共实施专项抽检327批次,依法处置2批次不合格食品,形成“政府主导、机构主检、群众互动”的共治格局。日常监管与群众反馈相结合,发布餐饮店“红黑榜”,以“正面宣传+反面曝光”的形式引导餐饮单位加强行业自律,守法守序经营,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美味的食品。

在全市首推第三方体系风险排查,聘请专业机构对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餐饮企业、学校食堂进行风险排查和业务培训。为帮扶区内企业开拓新兴食品市场,特邀持证审查员指导企业制定产品企业标准和其他食品审查方案,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推进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责任制,组织221名包保干部开展三轮督导,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273家次,收集办理企业诉求178条。推进食品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涉企“最多查一次”跨部门联合检查,今年已对101家餐饮店、商超等重点食品企业开展“全面检”,为企业创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

食品产业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产业,淮安经开区始终坚持走产业兴区之路,全力招引扶持优质食品企业,不断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增强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的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3-10-27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31157.html 1 3 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引领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