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刘圣明 乔超群
本报讯 天合光能、捷泰太阳能2个百亿级光伏制造项目从开工到产品下线均仅用时150余天;总投资107亿元的南高齿项目,将生产行业内功率最大的海上风电齿轮箱,预计年内销售即可超80亿元……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抢抓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电池等“新三样”行业“风口”,成立市、县(区)“新三样”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全力推动“新三样”产业在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培育上率先取得突破。上半年,“新三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2.9%,一大批50亿元、百亿元级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或建成投产。
发展新兴产业,我市注重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组织编制《“新三样”产业研究报告》,围绕光伏、电池、新能源汽车3大产业,从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产业链上下游、省市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绘制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各环节招商目标企业供县区、园区精准招商。积极推进苏盐井神钠电池材料项目和海螺光伏玻璃项目。今年7月,组织召开钠电池用高纯度碳酸钠项目推进座谈会,服务推进2万吨高纯度碳酸钠中试项目,支持企业在中试成功的基础上,建设总产能10万吨高纯度碳酸钠项目。同时,通过以商引商、协会招商等方式捕获项目投资信息,积极筹办行业峰会。
近两年,我市高度重视晶硅光伏产业项目招引,快速集聚了一批重特大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此外,我市已集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54家,2022年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43亿元,同比增长4%;汽车钢、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变速箱齿轮、轮胎、钢帘线、动力电池、铝饰件和结构件等产品已具备一定规模,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正在建设。我市规上电池生产企业11家,其中骏盛新能源、理士电池、伟复能源、科润膜材料、新宙邦等新能源电池及上下游企业7家,2022年合计开票销售6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