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会

在历史车轮中 记录时代变迁的

杨士骧故居

■融媒体记者 黄 煌

通 讯 员 徐爱明

杨士骧(1860年—1909年),字萍石,号莲府,出生于淮安,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清末朝廷重臣,曾任江西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杨士骧还和热播剧《大宅门》有一定的联系。《大宅门》主人公白景琦原型乐镜宇曾与杨士骧是好友。乐镜宇在济南提出成立、经营官药局(宏济堂前身)时,得到时任山东巡抚的杨士骧的大力支持。

在淮安,这位清末朝廷重臣留下了他曾经生活的重要痕迹——杨士骧故居。根据《人文淮安——淮安文物古迹通览》一书介绍,其故居位于淮安古城南门内更楼东街西端,现存房间数进,有房40余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屋坐北朝南,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面阔3间12.1米,进深7檩6.3米,檐高4米。

杨士骧祖籍安徽泗州,出生于淮安,去世后也葬在淮安。杨氏家族在淮安定居源于其祖父杨殿邦。据记载,杨殿邦在淮任漕运总督时,清廉自矢,贫不能归,遂流寓淮安始定居于此。杨殿邦先后在淮城兴文街、更楼东街等处购置大量房产,杨家发展成为晚清民国年间淮安“四大家族”(即秦、杨、叶、范四个家族)之一。关于杨家的传说较为出名的有“五子登科”。杨士骧弟兄8人,其中长兄杨士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官杭嘉湖道;三兄杨士晟,字蔚霞,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官崇明知县;五弟杨士琦,清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邮传部侍郎、农工商大臣、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八弟杨士骢,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曾任候补三、四品京官,湖南财政监理官、山西盐政使等职,民国初年当选多届众议院议员。加上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的杨士骧,同辈兄弟共有5人登上科举榜单。

曾经的杨士骧故居,占据更楼东街西段近半条街,被当地人称为“杨公馆”。其宅门高大,院墙高矗,是更楼东街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私人府邸。新中国成立后,杨土骧故居大部分建筑被政府征用,后被改建为袜厂;少部分房屋由杨氏后人居住;沿街房屋被改建为商店,西侧不少房屋被拆除建起了高楼,今存的杨士骧故居仅为过去的一小部分。

杨士骧故居留存着时代发展的印记。经实地探访,曾经的袜厂已停止生产,被原袜厂职工潘力军租用生产浴袍。原锅炉房门口还悬挂着原淮安市劳动局颁发的“先进锅炉房”牌匾。潘力军告诉记者,原来的袜厂很热闹,有200多名职工,大家每天热火朝天忙生产。20世纪90年代初期,袜厂经营陷入低迷,逐渐退出市场。原袜厂的部分房屋曾被租出去开办补习班,现人去房空,只剩下没来得及拆除的广告牌。

现留存的杨士骧故居数栋房屋仍保持着曾经的模样,但岁月的洗礼让它们愈发斑驳陈旧。故居后院最后一排至今还完好保存着1处家宅瞭望岗楼,岗楼为1开间2层歇山式建筑,凸出于墙体,岗楼顶层四面的中间位置设置瞭望口,用于监控后街东西方向的情况,以及察看后院屋顶状况。

杨士骧是淮安市重要历史名人,其故居布局整齐、结构严谨,为淮安市一处较大的古建筑群,是研究清代建筑形制及杨士骧、袁鹰(1924年出生在杨宅)等人生平的重要实物佐证。2006年6月,杨士骧故居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09-15 在历史车轮中 记录时代变迁的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28764.html 1 3 杨士骧故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