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 伟
本报讯 日前,《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标志着机构改革后,我市首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启用,在全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规划》是对全市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我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的殷切嘱托,展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江淮现代产业高地、大运河人文魅力名城。
《规划》要求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淮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97.35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96.0050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411.101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599倍。
《规划》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汇点作用,引导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引领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江苏美丽中轴,构建淮安都市区,形成“两带三片区、一核一走廊”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1—2—10—20”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实施“百里画廊”乡村振兴先导区建设工程,提升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