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鲍扬帆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一公局”)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真抓实干,积极探索质量管理新路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中交一公局自承接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项目以来,秉承“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企业使命,发扬“自强奋进、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严抓质量管理,聚力打造精品工程,摸索总结出以质量为基石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即建立健全一个体系、树立两个目标、推行四项举措,被集团作为典范进行推广。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全方位护航
由于该项目所处地区雨季雨量集中、四周水域丰富、施工交叉作业多,工期紧、任务重,中交一公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领导下的质量管理负责制,明确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工作职能职责,建立质量管理要素清单,专业接口衔接紧密,各部门管理协调一致,保障项目内部质量体系高效有序运行。
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与班组一起分析项目工程结构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以往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认真策划、精心部署,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控制,各主要工序均有专人负责,真正实现责任到岗、到人、到工序。同时,编制涵盖各工序的质量管理手册,并通过编制分项口袋作业书、工序质量小卡片等方式强化现场质量管理,让质量入脑入心并落实到每一次作业。
锚定创优攻坚目标
全力提质增效
中交一公局以“达到市级优质工程,争创省级优质工程,确保市级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为目标,制定该项目的创优目标和质量通病质量目标。
该公司积极探索四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体,应用管道检测机器人、新型太阳能路灯代替常规LED照明设施进行夜间补光施工、无人机巡检等。采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积极探索场地模拟、碰撞检测、工艺模拟等,实现工程管理提质增效,为实现创优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根据项目进度情况分阶段制定质量通病质量目标,积极开展提高市政雨水管道防渗漏合格率QC小组活动,项目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质量管理效果、效益逐渐显现,获淮安市建筑业QC小组活动一等奖、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QC小组三类成果、江苏省市政工程协会QC小组优秀奖、全国公路建设质量管理成果大赛一等奖。一种新型装配式井盖、一种便携式输电架空线路跨越施工装置发明专利于今年6月14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四举措提升管控能力
筑牢工程质量基石
为大力提升工程项目管控能力,中交一公局推行“一评审两交底”制度、“首件工程认可”制度、“联动三检”制度、“比学赶超”制度,将源头管理与质量监管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工程质量管控体系。
该公司坚持质量管控与技术相结合原则、执行方案内部评审制度,由项目总工对审批方案进行交底、主管工程师向班组长及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一方案一评审,既提高了施工方案编制水平,又保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适应性与经济性。
该公司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在首件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总工、副经理和各职能部门、技术骨干、班组等召开技术研讨会确定施工方案,明确职责;施工过程中由项目总工亲自现场指导,质检、工程部门做好每个施工过程详细记录;施工完成后,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注重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并总结推广到同类型构件施工中。该制度的实施可提前预判防范、精准解决问题,有效减少返工损失、缩短施工工期。
“联动三检”制度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原则,每道工序由班组自检,现场主管工程师填写三检单,测量班、试验室、主管工程师分专业验收、逐级签字,各级各部门验收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挂牌验收。该制度规范了班组施工报验的程序性、及时性、准确性,保证了工序转换的合理性,抓实了工程质量管控责任。
中交一公局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加强隐蔽工程监督及验收,对关键、重点工序专人专班盯控,按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纠偏,每周进行内部班组质量评比,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促进质量管控水平上升。
精益求精提质量,创新引领铸精品。该项目部被评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2022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部,被盱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评为先进集体。中交一公局将持之以恒塑品质,把产业园打造为标杆工程,以新担当、新作为助力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