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付顺雁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今年夏天,淮河流域气温持续上升,但我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征迁工作一直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日前,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在我市境内将永久性征地共69314亩,其中农村集体土地40208亩、国有土地29106亩;临时用地5501亩,涉及居民1604户6929人、房屋面积30.7万平方米、企事业及农副业共50家。
“清江浦区淮河入海水道全线需搬迁农户481户,目前已签约472户,签约率98.1%。”清江浦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勘查定界报告,该区实际总征地面积11563.98亩,其中农用地10845.91亩,拆除房屋481户,搬迁企业5家,安置人口6621人。目前,该区用地组卷报批工作所需的土地补偿协议、青苗补偿到户协议均已签订完成;房屋拆迁签约率98.1%;沿线各村社保安置人员名单已确定并通过审核,协议已签订完成;用地组卷报批所需的安置人员情况表、农用地转用方案等组卷材料,区政府已完成审核盖章;资规部门已开具预存款缴费通知单,需缴纳预存款6.67亿,待上级资金到位,完成征地预存款缴纳后,将完成用地组卷报批工作。
与此前的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不同,二期工程主要以“土地换社保”的补偿形式开展征迁工作。在淮安区淮城街道运东村,一场关于分配两个社保名额的抽签仪式刚刚结束。“因为这一次的征迁,归村集体所有的6分田共产生了两个社保名额,我们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归属。”淮城街道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副局长鲍国静介绍,为了确保社保名额分配的公平公正,该村采取先抽顺序签再依次抽取名额签的方式,要求82名村民现场抽取、现场公示,并对抽签结果签字确认。最终,该村张光芒、张光华兄弟两人抽中。“现场的村民对于这样巧合的结果没有半点异议,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鲍国静说。
在淮安工业园区宋潮村,村民张广银起初并不支持征迁工作,项目部的工作人员上门做动员工作时吃了不少“闭门羹”。“我们发动村中‘五老’人员,挨家挨户地上门解读政策,打消村民的顾虑。”该村老党员宋建华表示,在上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村民不支持征迁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土地换社保”政策的不了解,认为拿到的社保“看不见、摸不着”,不如货币补偿来得更为直接。“我们分析清楚‘农民进保’的长远利益后,张广银不仅愿意配合征迁工作,还自发加入政策宣传队伍,帮助我们一同动员了不少村民。”宋建华说。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流域防洪战略性工程,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之一。”淮安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处工作人员介绍,为全力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我市在其沿线淮安区、清江浦区、洪泽区、工业园区分别成立征迁机构,负责境内征迁安置工作。在开展征迁工作过程中,各区工作人员用心用情用力,让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建设有速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