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 欢 融媒体记者 黄 煌/文 王 昊/图
老子山镇,地处淮河汇入洪泽湖的入湖口,三面环水,一山分南北,湖光旖旎,山色俊美。这里的居民临山而居,依水而栖,由于生活配套不足、交通不便,电视和网络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窗口。虽然地处偏远,但是这里的1000多户广电用户从来不担心看不上电视、上不了网,因为他们的通讯录里都有一个同样的手机号码——这个号码属于洪泽区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老子山服务中心员工刘文龙。
黝黑的皮肤是坚守的见证
“大娘,开门,我们来给您开通有线电视啦。”近日的一个下午,刘文龙来到一处小院门前,扯着嗓门,热情地招呼着用户。黑,真黑。初见不善言辞的刘文龙,肤色成为了记者的关注点。“刘大哥,您这皮肤是天生这么黑啊?”面对记者的调侃,刘文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撸起袖子:胳膊上下黑白分明,像是“熊猫手”,而黑处简直黑得发亮。“晒的!”他说。湖风烈日当然会灼烧皮肤,40多岁的刘文龙之所以能黑成这样,是因为他20多年来不分昼夜地坚守着岗位。
2001年,21岁的刘文龙来到洪泽区广电网络有限公司老子山服务中心工作,担任外勤维修员,“当时外勤人员一共就3个,一个快退休了,另一个年纪也大了,我作为年轻人,一上来就成了‘主力’。”刚开始工作,刘文龙啥也不懂,跟着老师傅学技术、积累经验,逐渐发现自己对这一行很感兴趣,维修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想方设法地消除疑惑,每天下了班还要抱着专业书籍多学一会儿,不出一年就从“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技术并不是难题,坚守才是真正的考验。生在滩涂上,长在湖岸边,刘文龙是土生土长的老子山人,对家乡非常熟悉,但做好这一行,光靠地熟人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能吃苦。以前的老子山,到处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特别是通往长山村的道路,坡度达到30度。每次下雨天到村里维修,刘文龙都要背着10多公斤的工具,扶着路边的树木前行,滑倒是常有的事情。还有去书院巷,压根儿就没有路,要维修只能把车停在山下,徒步爬上去。这还只是在岸上,去湖区维修还要坐船,途中就要花去1个多小时。岸上维修每天都要去,湖区隔两天就要去,刘文龙工作20多年来,几乎每天都扑在为用户服务这件事上,最繁忙的时候一个人要做好3000多户用户的维修服务工作。
这份工作苦,苦到从2001年至今一共就有过5个外勤维修人员,生生熬走了3个;苦到从2006年到2021年,只有刘文龙一个人坚守这片湖区。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像老黄牛般任劳任怨,终日忙碌。
破损的竹梯是行动的勋章
在跟随刘文龙工作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的竹梯上“长”了许多小裂纹,像是用了不少年,而经过询问得知这梯子是才换的,用了还不到一年。竹梯这么破,能出现这么多小裂纹只有一个原因——用的次数太多。同样破旧的还有他的裤子、鞋子,满是尘土,变形严重,穿了也不到半年。“要想把工作做好,只有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刘文龙说。
从2006年开始,刘文龙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因为整个站点只有他一个外勤维修人员。为了尽快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早期,刘文龙租了一辆载货三轮,加快行动速度,提高服务效率,“当时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维修要用的竹梯长、携带不便,不租一辆还真不行。”就算是这样,他也不敢长租,遇到任务少的时候,还是自己骑车去,想多给公司省点钱。
自工作以来,刘文龙连续18年没有在家过除夕,几乎每年都在站点等待用户电话,或前往维修一线。对此,他说:“我们这里的居民除夕夜一定要看春晚,要是信号断了,团圆的气氛也就不在了,我要做好保障。”有一年除夕前夜,镇里某处外部电视线断开,导致多户村民看不上电视,刘文龙得到消息后,立刻前往事发地维修。刚下完雪,天冷,地滑,他刚爬杆线准备维修就因竹梯打滑摔倒在地。从地上爬起来,他顾不上疼就再次爬上杆线维修,为了防止打滑还用绳子将自己拴在了电线杆上,等到修复完毕,手已经和绳子粘在了一起。2022年除夕夜,一户外地返乡村民刚到家就发现看不上电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打电话给刘文龙,第一时间得到了他的响应和帮助,说什么也要留他吃顿饺子。刘文龙推辞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还要回站里值班,解决突发问题。”
2012年开始,刘文龙的业务中有一项被划上了“重点”——留住老用户、发展新用户,这可难坏了他这个“闷葫芦”,一开始因为不善言辞总是吃瘪。后来,刘文龙又发挥起了他那股子实在劲儿,“你只要选择我们的业务,只要遇到问题我立马给你解决。”听到他说这话,村民们也纷纷“留”了下来,选择开通广电业务,说到底一方面是因为业务好,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刘文龙这个人实在。
群众的满意是无悔的执着
2022年6月,在一次外出维修过程中,刘文龙发现一位老人摔倒在路边,头上鲜血直流,四周一个人都没有。见状,他立刻将老人扶起并紧急处理了伤势,本想要送其去医院,可又苦于没有车辆。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定睛一看,老人正是曾经服务过的用户的母亲。他在安顿好老人后,立马骑车到老人家中告知情况,让其家属带老人去了医院。第二天,老人的家属为表示感谢,悄悄给刘文龙送来牛奶、饼干。可刘文龙又将这些东西送了回去,给老人补充营养。对此,他的想法也很简单,“我是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
其实,这几年,刘文龙一直感觉对家人有所亏欠。他的父母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住院。母亲先是接受了脑血管肿瘤手术,不到半年又查出乳腺癌,先后又做了3次手术;父亲因为气管炎、肺气肿先后3次住院,近期又查出腮腺肿瘤并进行了手术。2019年,母亲做脑血管肿瘤手术时,他仅仅陪母亲做完手术,度过危险期后就返回了岗位,几乎没有陪护,他担心自己离开太久,站点的工作会出现问题,他担心村民们因为他不去维修而看不上电视,体验感会变差。
不过,这几年,刘文龙也有了值得欣慰的事情:老子山站点引进了新鲜的血液。2021年刚来的站点经理龚林林精明能干,拓展了多项业务;2022年来的外勤维修人员郑志峰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主动钻研,帮他分担了许多工作,现在也能够独立处理许多维修问题。今年以来,老子山站点在全区站点评比中,连续多月荣获“综合业务月冠军”流动红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群众满意这一份无悔的执着有了更多力量的支撑。
“我们的网络也更好了,服务也更好了,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刘文龙笑着说。踏着崎岖的山路,刘文龙背着工具包、扛着竹梯、带着“徒弟”,健步前行,穿梭于家家户户,渐行渐远,坚守湖区20余载,只为千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