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针对全市约75万名农村户籍老年人,不断探索具有淮安特色、行之有效的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和实践,初步形成兜底有力、覆盖全面、社会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格局,推动农村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4个、农村养老机构139家、农村养老床位1.65万张。
坚持高位统筹
下好全域联动“一盘棋”
推进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是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养老纳入全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市政府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会办养老工作。
在市级层面,淮安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农村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涵盖老年人基本保障、福利待遇、家庭关爱、就医便利、文化旅游、法律诉讼等事项,为推进全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市发改、民政、卫健、住建、财政等部门围绕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养老设施、提升改造农村养老机构、规范农村特困供养资金使用、优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分别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动全市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加速形成。
加快基础建设
织密服务保障“一张网”
每天,淮阴区淮高镇大福村的幸福院里都会传出阵阵笑声,村里不少老人在此打牌、听戏,十分热闹。成立于2021年的幸福院,以“党建引领+邻里互助”为基础,充分发动村内低龄党员志愿者,为空巢、独居、留守等高龄老人提供上门巡视、送餐,居家照护,紧急救援,(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