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田畴满目新 沃野欢歌起

(上接A1版)小龙虾产业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库。

【记者观察】

“一粒米”垒起“大粮仓”

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6月下旬,在洪泽区三河镇四坝村占地1000亩的高标准农田里,洪泽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加祥正和30多名农机手一起,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里穿梭,一株株青翠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次第滑落、插进田中。不到半小时,水田里就布满一排排整齐翠绿的秧苗。

“机械化作业、按规格插秧,农机手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进行量化调节,有利于稳产高产。”梁加祥告诉记者,一台插秧机一天插播面积约60亩,相较人工插秧,产量提升超10%。

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宇认为,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年来,淮安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突出规划引领,注重规模连片、数质并重、建管结合,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56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8%,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达90%。在全程机械化助力下,淮安已实现小麦亩产400千克、水稻亩产600千克,较十年前增长近10%。

洪泽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在各级各类政策引导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祥发合作社开始承包土地实施规模种植,由单一的对外农机服务向机械作业和粮食种植并行转型;2020年,祥发合作社联合周边30多家合作社,成立瑞态生态有机种植联合体。至此,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15人发展至236人,实现经营服务收入3500万元,算上联合体覆盖范围,全程托管服务和承租流转土地超6万亩,受益农户逾千户。合作社生产的“祥发大米”深受市场青睐,常年向苏浙等地酒店、超市、专营店固定供货。

祥发合作社的成长史,折射了淮安粮食种植向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历程,是淮安粮食产业从“望天收”到“高产田”、由“单一种植”向“产业融合”转变的写照。“一粒米”垒起“大粮仓”,作为粮食主产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淮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只鸡”延伸“产业链”

在江苏华瑞天成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线上,一只只生鸡在全自动轨道的运输下被送去清洗、切割、冷冻、包装、入库。

“一只生鸡通过这条全自动加工流水线,完成各项工序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公司董事长王宽华介绍,该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项目单日宰杀生鸡30万只,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5.4亿元,二期、三期厂房已建成,待设备到位、全面投产后,将生产鸡肉熟食、调理品等更多品类的深加工产品,成为年产值25亿元的大型现代化肉制品加工基地。

作为本土农业龙头企业,自1988年改制组建至今,华瑞天成用35年的时间,从一家小型的禽类养殖配套企业,成长为主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主营白羽肉鸡养殖加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企业下辖4个全资子公司,年出栏白羽鸡近7000万只,带动逾400户农户每户年均收益6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处处长吴晓敏认为,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她介绍,从畜牧业来看,我市通过培育引进双汇、温氏、牧原、汉世伟、卫岗、华石等一批龙头企业、集团化企业,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个,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面对规模小、布局散、产业链短等产业发展掣肘,近十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从加快优质稻米、规模畜禽、高效园艺、特色水产加休闲观光农业“4+1”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到聚焦提升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特”产业,再到当下着力打造优质稻米、小龙虾、规模畜禽、螃蟹、绿色蔬菜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指向更精准、特色更鲜明、发展目标更高端,持续推进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坚定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据介绍,淮安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其中,“淮安大米”品牌价值达39亿元,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颇受市场青睐;全市小龙虾年加工量达3万吨,今年还将建成2家超万吨、5家5000吨、3家3000吨的小龙虾加工企业,实现年加工能力超8万吨,“盱眙龙虾”品牌价值已达353.12亿元。

“一村美”带动“村村美”

时值盛夏,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黄庄溪水潺潺、炊烟袅袅,一座座农家庭院在绿树红花间错落有致,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

“我们的村庄现在不要太美哦!”土生土长的黄庄人黄仕清满脸骄傲。十年前,一出校门,他就离开家乡到无锡打工。不经意间,黄仕清返乡时发现:水泥路铺上了、沟渠更美了、路灯装上了……每次回乡,黄仕清都能看到房前屋后的变化,记忆中的那个庄子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漂亮。2019年底,黄仕清果断回家,通过村网格员招考进入高桥村村民委员会,同时他在家里开办农家乐,仅这一项年增收1.5万元。

“环境好,才能吸引人、留住人。”高桥村党总支书记黄爱萍介绍,2017年以来,以入选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为契机,在黄庄系统推进环境治理提升,对自然村落实行保护性修缮,充分彰显里下河的水乡村落景观特色,让乡愁变得具象而浓郁。近年来,像黄仕清一样返乡就业创业的村民已近20人,他们从事龙虾养殖、稻麦种植、农家乐经营等,带动了村庄产业发展,仅今年“五一”期间,黄庄村就吸引游客超万人。

美丽的环境激活“美丽经济”,“美丽经济”又成为农户新的增收点。据了解,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黄庄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将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相融合,大力发展优质稻米、龙虾养殖、螃蟹养殖和藕虾套养等种养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西瓜、油桃种植等高效设施农业,“黄庄粳米”“黄庄麻鸭蛋”“黄庄老鹅”声名鹊起,黄庄挂面、黄庄麻油和制香等成为当地富民产业“助推器”。

实施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如同一双神奇的“魔术手”,在古楚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一轮农房改善等基础性项目,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整治提升,加快塑造农田集中连片、村庄特色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乡村风貌。

一村美带动村村美。2022年,我市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创新构建“1个先导区+11个先导镇+160个先导村”的三级试点实施体系,以“三级先导”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试点引导、集中连片、集聚集成,持续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全要素治理,一体优化提升乡村风貌,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截至目前,先导区内建成市级以上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村均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5.41万元。

沃野田畴起欢歌,长卷开篇正当时。当下的淮安,正紧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再出发,着眼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把建设农业强市作为“153”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大力度抓“三农”、强“三农”,蹚出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努力在农业农村领域创造更多展示“象征意义”的实践成果。

(资料图:希望的田野。■融媒体记者 赵启瑞)

2023-08-0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22090.html 1 3 田畴满目新 沃野欢歌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