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李长青
本报讯 为深入实施智慧广电工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今年,我市出台《关于智慧广电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加大农村数字化转型力度,助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通知》明确,加快广电5G移动网络建设,实现农村地区5G网络普遍覆盖,进一步提升移动网络资源使用效率。利用广电5G技术,有效整合农业生态、民风民俗类的非遗和红色旅游等资源,推出特色美食、特色农庄、特色农事研学等旅游产品,打造集预定、体验、评价于一体的一站式乡村旅游服务信息中心。同时,通过广电“有线+5G”网络,开展“农业农村技术课堂”“名师空中课堂”等教学活动,为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利用直播培训、远程课堂、视频会议等新型传播方式,让新型职业农民足不出户即可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推动市、县(区)、镇、村各级“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打造“三务公开”“阳光村务户户通”等服务平台,利用文旅教育公共资源,联合益农信息社开展公益、便民服务。因地制宜在益农信息社设置智能终端设备,结合省益农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多终端网上益农信息社。开展智慧广电赋能数字乡村市级试点工作,将涉农服务延伸进村、服务到户。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人才。《通知》规定,将依托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农科院和高等农业院校等,建立数字农业专业人才库,建设数字乡村领域支撑智库和人才队伍,提升“三农”干部数字技能素养,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在线诊断、大棚(田间)管理、技术成果转化等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助推农业技术孵化。为加强“数商兴农”建设及品牌推广,《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所有县区要加强“数商兴农”建设,全面建成“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化的新型农业产品仓储平台,提高数字化仓储技术水平。发挥广电优势,利用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民宿等资源,打造“直播带货”“移动电商”等商务服务平台。提升淮安优质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助力建设高度智能化的农业物联网基地,我市将建设数字农业物联网基地,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等领域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全程数字化动态监测和监管;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及自动化设施和监控设备,搭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2023年新建15个省、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进一步加强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在“淮农云”总体架构下,持续推进农业农村行业大数据应用系统整合优化。提升“云服务”建设水平,围绕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任务,开展以“盱农云”“金农云”等为主的县区特色单品大数据应用场景建设,不断释放数字化生产力,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