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接A1版

(上接A1版)不断擦亮淮安“运河之都”城市名片,为淮安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蓄势赋能、增光添彩。

市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明冬表示,将坚持全市文旅“一盘棋”,做精项目、塑造品牌、强化运营,讲好淮安文旅故事,当好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践行者。

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一本本书、一个个读书处,让淮安书香满城,更让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在淮安赓续。2021年起,淮安连续三年开展“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阅读地图体验护照打卡活动,已有约120万人次参与活动。2023年,我市被中国作协评为首批全民阅读推广城市,创成江苏省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市。第十九届江苏读书节暨2023淮安周恩来读书节启动活动在淮举办,这是江苏读书节启动活动第一次在省会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杨静说:“我们要持续聚焦打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书香淮安建设品牌,让阅读成为淮安成风化人的新风尚。”

市文明办副主任王建国表示,近年来淮安城乡遍开文明之花,我市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立足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让文明基因嵌入城市肌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展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表示,我市将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科技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总书记关切的重点领域,找准教育工作切入点,突出“优质普惠”办好学前教育,突出“优质均衡”办好义务教育,突出“优质特色”办好普通高中,突出“优质融合”办好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持续优化资源保障,建强教育人才队伍,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定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走在前、做示范中更好展现教育作为。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努力增强科普能力,扎实开展各类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逐步提升,2022年已达12.3%。”市科协主席解满启表示,将不断完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的组织体系,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达到16%。

让“名片”在守正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名城”是淮安四张城市名片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耕作、繁衍,孕育了闻名遐迩的“青莲岗文化”。此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漕运文化等赋予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底蕴。淮安一直在守正中创新,始终与时俱进,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淮安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洪亮表示,将锚定建成“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以红色旅游做大做优做强为牵引,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兵表示,将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前摸排土地使用计划,最大限度保护好传统街区、古建筑、古村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文章。同时,把地域文明探源引向深入,系统梳理遗址分布情况,积极配合国家大型基本工程及城市建设依法做好地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完整构建江淮东部地区文化发展序列和脉络。

市博物馆馆长王卫清表示,将健全完善博物馆总分馆机制,全面统筹好全市藏品资源,开展全市各博物馆藏品互借交流共享,丰富藏品展示手段,扩大藏品展示覆盖面,推进博物馆藏品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打造特色彰显“历史呈现馆”,不断提升文博场馆利用质效。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负责人陈源表示,将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性保护理念,以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为引领,继续做好重要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优先记录工作,积极策划举办第六届大运河城市非遗展,常态化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非遗购物节”等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不断深化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3-07-14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20389.html 1 3 上接A1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