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通 讯 员 戴耀宇 周 泉
本报讯 近日,淮安区“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将地名文化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突出校园地名文化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听、看、写”地名活动,着力推动地名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发展。
开展地名文化主题宣讲,组织学生“听”。淮安区民政部门先后邀请多名地名专家学者,以“文化传承”“家乡记忆”为主题,紧紧围绕淮安区地名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专门组建了一支地名文化宣讲队伍,通过深入挖掘、潜心打磨,精心制作《赓续红色印记 弘扬地名文化》等优秀课件,深入校园开展主题宣讲。通过一段段革命故事、一个个历史文化遗迹,讲述淮安的时代印记,引导学生们把爱党爱国当成一种信仰,把家国情怀作为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和家园贡献力量。同时,通过宣讲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淮安的地名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淮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基础。目前,已组织地名文化宣讲3次,共有1800多名学生聆听了地名文化宣讲,推动地名工作的创新实践和相互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打造红色地名实境课堂,组织学生“看”。围绕红色地名资源丰富的优势,该区通过为红色纪念地上图设标,制作《淮安区红色地名导览图》,设立红色地名保护标志,拓展地名文化讲解词内容等,进一步提升车桥战役纪念广场、卢滩村阻击战遗址、横沟暴动遗址、大胡庄烈士陵园等红色纪念地的教育影响力。积极打造“红色地名青春之旅”,组织学生们打卡红色地标,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和思考,让红色基因和地名文化更好地浸润学生心田,使他们从小坚定跟党走、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目前,淮安曙光双语实验学校和车桥镇中心小学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学校,在成熟后逐步向全区中小学推广。
丰富地名文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写”。为进一步丰富地名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内容,不断营造浓厚的校园地名文化宣传氛围,该区积极开展地名起源探寻活动、地名文化作文课活动等,培养学生们对地名文化的探索兴趣。通过组织红色地标打卡活动,让学生们及时撰写心得感悟,引导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国家、民族以及家乡文化的理解,用先烈们的英雄精神和感人事迹激励自己。在该区开展的“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乡村地名故事有奖征集活动中,各学校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投稿,其中4名学生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