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黄志波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要匠心。
做精的意义,除了获奖,还有市场推广。孙传虎长期钻研宴席点心,尝试将风味小吃摆上宴席餐桌。麻团轻油少糖、花卷一口一个、茶馓独立包装……对淮安传统民间面点小吃,他从工艺、口味、包装等方面提出诸多改良建议,让民间小面点也能登上大雅之堂。基于现代人健康养生需要,他研究杂粮面点,将紫薯、土豆等搅拌成泥,掺杂面粉,用水调和,再捏回紫薯、土豆状,做到用其料、仿其形、复其味。“以前,大家吃不饱,讲究量大油多,现在的宴席,菜都吃不完,再上大包子、大饺子,谁吃?”孙传虎认为,和“炫技”得奖相比,满足食客需求,才是菜品创新的最终意义。
2020年,淮阴商业学校成立孙传虎大师工作室,挖掘培养人才成了他的新目标。“看到有潜力的学生,真的就像发现宝一样。”对“好苗子”,孙传虎不忙着传授技术,而是带他们参观淮扬菜博物馆,学习执业规范,了解名厨经历,以此增加文化自豪感,提升职业素养,激发学习动能。“盖房先搭基,基础的东西弄好了,后面会成长很快。”他说。
不久前,一位在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驻地当主厨的学生回校探访,孙传虎专门为其特训两周,改进技艺。“学生能有出息,作为老师,很自豪。”孙传虎说,回顾职业生涯,最得意的“作品”不是面点,而是学生,“美食是人做的,越来越多的年轻厨师走向世界,才能体现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的真正‘食力’。”
“这,是吃的?”个头如元宵,造型似灯笼,“灯壁”上纹理细细密密、清晰可见……烹饪课上,中国烹饪大师孙传虎制作的面点——灯笼酥栩栩如生,让人不可置信。入厨30年,孙传虎醉心“白案”,用巧思和巧手,创作出一道道美轮美奂的面点作品,在千揉万擀中,“蒸腾”人间百味。
“这道点心,要将油酥面团包入水油面团中,反复擀、叠,切成片,然后冷冻成形……”日前,孙传虎仔细讲解,将“面”前一亮的门道,悉数传授学生。时光回溯至1993年,淮阴商业技工学校烹饪专业曾有一名少年,一放学便溜到附近饭店帮厨学艺。“那时候,学擀面技法,师傅最多演示两次,之后全靠自己。”老师傅教得敷衍,少年却观察入微,靠勤学苦练,只一天便能熟练掌握擀面技法。匆匆30载,偷师少年孙传虎成了烹饪名师。回忆过往,孙传虎说:“好学是因为喜欢,有了爱好,不成都难。”
爱好加勤奋造就精湛技艺。2003年,江苏省创新菜烹饪大赛上,孙传虎制作的“粉点白菜”,以米粉为主料,菜叶青绿,层层包叠,菜帮乳白,绵密如玉,一举斩获面点类金奖。“白菜部位不同,颜色有别、厚度不均,必须将米粉调成不同硬度,蒸出来才能口感一致。”孙传虎说,面点技艺就像这棵白菜,看着平淡无奇,却内藏门道,想要做精,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