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淮安新闻

施河镇公共空间治理富民强村

■通讯员 施 农

本报讯 近年来,淮安区施河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目标,持续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巩固治理成果,拓展增收路径。2022年以来,施河镇动员全镇党员干部按照“全面清、有序收、高效用”要求,排查各类侵占问题2286个,涉及侵占土地面积7748.234亩,现已全部整治回收到位,全镇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29.07万元、村均增收22.47万元。同时,拓宽发展思路,将农地空间治理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土地流转、“小田变大田”,将农地间的田埂、废塘、废沟等平整成农地,增加土地溢出面积,形成规模连片种植,促进集体增收。

坚持亮点打造,提升增收成效。施河镇坚持空间治理与亮点打造相结合,推动施庄村党总支领办土地经营合作社,集体经营承包土地207亩,由村“两委”干部经营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区、镇、村联动谋划,将双福村120余亩取土坑打造成集渔业养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品展示为一体的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园,预计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培育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施河镇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指导村居高效利用回收资源,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格局。在土楼、双溪等村试点种植杞柳400亩,构建“农户+党支部+公司”发展模式,推动“种植+加工+销售”深度融合;利用陆河居委会废弃鱼塘养殖加州鲈鱼,增加集体收入;成灌村唱响“稻鸭米”品牌,持续扩大“稻鸭共养”项目规模。通过各类资源的回收利用,并围绕优势产业持续做好资金、技术、政策扶持保障,让资源优势进一步向经济优势转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壮大的双赢目标,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3-06-28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19083.html 1 3 施河镇公共空间治理富民强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