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 玲 徐 赟
本报讯 近年来,市财政部门以项目管理、运行监控、结果运用为抓手,统筹推进预算编审、执行、绩效三项融合管理,一体化平台运行总体平稳高效,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提升,相关经验做法被财政部推介,在省对市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编制板块)考核中获满分,借力人大专题询问深化绩效评价成果运用得到省财政厅领导批示肯定。
紧扣项目管理一体化,实现预算编审全面融合。2022年起,市本级400多家预算单位所有支出预算、转移支付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滚动管理,入库储备项目超3700个,部门预算编制规模累计超360亿元,实现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预算安排源头确保国家、省、市各项政策精准高效落实到位。依托一体化系统预算编制报表管理模块,自定义报表68张,涉及部门基本信息、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内容,掌握部门预算编审最新状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预算编制质量和编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紧扣运行监控一体化,实现预算执行全面融合。实时动态监控预算执行全过程,采取系统自动预警和人工线下核实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纠正处理违规问题,筑牢财政资金安全运行防线。出台《淮安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暂行办法》,明确动态监控内容、监控疑点核实、违规问题处理、监控结果应用、监控管理职责等事项,设置预警规则19条,实现“预警—核实—处理”全流程动态监控,共发生预警2.4万条,涉及资金72.6亿元,切实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紧扣结果运用一体化,实现预算绩效全面融合。事前细化绩效目标管理,将绩效管理要求嵌入预算编制流程,对目标质量低的项目予以退回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进入预算安排流程;对重点评估结果“不予支持”的项目,一律不纳入当年预算。2023年,预算编制评估核减资金7000余万元,核减率达40%。事中发挥绩效监控作用,建立绩效监控跟踪机制,对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双监控”,覆盖51个专项资金和297个部门项目,涉及资金77.6亿元。事后重点开展绩效评价,构建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让绩效管理常态化、更有效。